让我们感受到受苦者以泪水发出的质问,心生怜悯,『因为基督徒的纲要就是『拥有一颗可以看到的心』。(《天主是爱》通谕,31号)」
是力量、是源泉,姚神父结合当代铎职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试练,教导我们以交托和信赖之心面对这一切,唯有耶稣基督是救主,因为在执行神圣司铎使命中,活出福音的喜乐精神,这才是基督大司祭的愿望,天主那伟大的救赎与怜悯也将借我们每日的奉献生活彰显于人间
对那些在对抗非洲艾滋病问题上继续批评教宗的人,我们要说,这些人所说的是伪善的怜悯主义!问:你们在非洲是如何回应这些批评的?答1: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伤害:他们认为伤害了教宗,而伤害的却是非洲人!
当牧者怀着怜悯的心向人们内心的罪恶屈膝弯腰时,他的爱便达至巅峰。向他人的悲哀可怜鞠躬的能力就是衡量一个人向上攀登力量的尺度”。
经过一个多月的慕道,我领会到:只有全能的天主,才是真正的神,只有天主的慈爱能涤除我的罪,只有天主的怜悯,我的灵魂才能得到永生。
他说:“教会把耶稣圣心描绘的那样慈悲、怜悯并为我们每个人开放,让我们每个人感受到他宽恕的爱,慈悲的爱,即使我们带着罪的刺,他也不会把我们拒之门外。
帕特里夏修女是八兄妹中最小的那个,她说,「是父母的好榜样孕育了她的圣召:他们的怜悯、教导、每日弥撒以及家庭玫瑰经。当我决定进入修道院时,我时常重复同一句话:『天主,我是你的,你是我的。
身为基督徒,我们应当「秉持门徒的眼光,常怀耶稣善师对受苦者和穷人的怜悯心」;对社会现象进行分辨时,要时刻心怀穷人。在援助穷人以前,我们应当与穷人同在,连在观察社会动态时也不例外。
教宗也敦促「黎巴嫩教会亲近在加尔瓦略山上的百姓,正如教会这几天的行动那样,团结又怜悯,敞开心扉和双手,乐意与人分享」。
萨科枢机强调,这个故事表明,“天主是慈悲的,是怜悯人的父亲,照料祂所创造的所有子女,愿意他们得救”。萨科枢机接着表示,在公元六世纪美索不达米亚遭受瘟疫打击时,尼尼微是这场灾难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