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电台讯)我们正在经历的慈悲禧年也有一些令人心酸又心喜的特殊插曲,例如开启一个还不存在的圣堂的圣门。这事去年12月7日在格鲁吉亚的鲁斯塔维(Rustavi)发生。
这是希望的美德:从喜乐到平安。教宗表示,这希望绝不令人失望,即使天主子民身在异乡、处在奴役的时候。这条希望的线首先从亚巴郎开始,天主对亚巴郎说话,到耶稣为止。
结果是越做越累,越来越不喜乐了,把事情当成了第一位,而不是他!作为带领者,那和我们同行的青年又该往何处去呢?可是他总是那么的温柔和体贴,总会在适当的时候提醒我,让我回头看看,该休息了!
那居住在旷野里的就是耶稣,天父派遣祂「向贫苦的人传报喜信,治疗破碎了的心灵,向俘虏宣告自由,释放狱中的囚徒,宣布上主恩慈的喜年」(依六十一1-2)。耶稣来到世上是为了还给人们尊严,使天主子女重获自由。
那样的心态,那样的心胸,足以装得下乾坤,纳得下万物,是真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皆忘的人生大境界。屋子脏了,要扫一扫,清理一翻,才会亮堂。心累了,要缓一缓,理一理,才会轻盈。
最后,神父邀请大家静下心来,沉浸在小耶稣的平安当中,找到真正的喜乐和生命的意义。整个礼仪在唱经班的兄弟姐妹带领下,在纯净、喜悦的赞美声中圆满结束。
他忽然意识到:其实人如麻雀,只顾埋头挣扎在自我中,为著那一点眼前的生活或喜或悲,而那一条真正通向光明的道路却无人顾及,甚至当那道路已铺到脚前仍因着自我的卑微本性而不敢踏入。那天,他关上了门,走向教堂。
相反地,若意识到节假日是圣日,因为天主以独特的方式临在其中,若活出主日感恩圣事的时刻,那麽家庭和工作、平日的喜乐和劳苦、痛苦与死亡便都能被基督所转变。
但藉著福音喜讯,我们必须常宣讲基督最终得胜的喜乐和希望。我们必须始终走在这条宣讲修和与对话的道路上,将之作为寻求真正福祉的唯一可行的途径。
以带徒弟的方式培育圣召,自1980年开始,先后有张维柱(主教)、李永乐、郭宠林、李更领、李锡辉、耿会庆、郭建军、李建华、刘宗奇、王泽伦、徐国通、何祥喜等神父都曾受教于老刘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