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当她和圣若瑟献耶稣圣婴于耶路撒冷圣殿时,老人西默盎指着耶稣圣婴向圣母说:看,这孩子已被立定,为使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和复起,并成为反对的记号。
耶稣升天,宗徒们似乎缺少了主心骨,于是宗徒们同耶稣的母亲玛利亚聚集在离耶路撒冷不远(大约马尔谷)的家,都同心合意的专务祈祷(参宗1:13-14)。
而圣堂前的长楼梯则代表着「天上耶路撒冷」及「苦路」的意思,加上圣堂内简朴的砖墙及粗糙的木十字架,代表带领信友走向「加尔瓦略山」的道路。弥撒中有六位教友领受坚振圣事。
我们必须怀著爱来解读拉皮拉对佛罗伦萨的目光,以及耶稣对耶路撒冷和所有相遇对象的目光。这视角注入了「逾越的动力」,叫我们明白现在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性时刻」,因为「普世友爱的气息似乎越来越虚弱」。
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人士排队参加耶路撒冷拉丁礼宗主教在圣女加大利纳圣堂中举行的弥撒。特瓦尔宗主教在子夜弥撒的讲道中说,天主子降生所发放的光芒,照亮了人类的历史,今日的人模拟过去更加需要这光的照耀。
隆巴尔迪神父接着指出,会议的主题共融与见证令人想起耶路撒冷初期教会成员如何一起度一心一意的生活。
随后,她将从加里肋亚前往白冷,在那里生下耶稣;她将逃往埃及,使圣婴免遭黑落德的毒手;她每年还要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最后将陪伴耶稣走上加尔瓦略山。
加里肋亚当然没有「选民纯正的宗教信仰」,但是耶稣并不从「耶路撒冷的圣殿」,而是从「边界地带」展开宣讲。由此可知,「天主的救恩讯息并不寻求受保护的安全地方,而是进入我们复杂又阴暗的处境」。
为了生存,不少的白冷城居民穿过以色列检查站,到耶路撒冷一带去工作。贝洛莫称,这是仍可以依靠的一小部分经济来源,以色列批准了这几个月的许可证。
有几个祂曾经哭泣,第一个是为耶路撒冷的景况:“祂临近的时候,望见京城,便哀哭她”。其次祂为一个挚友(拉匝禄)的离去而难过哭泣:“祂流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