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苦路的人一群接着一群,其诚其敬,溢于声容,尽显他们对救主耶稣的知恩报爱真情。
陆主教在讲道中说,堂内的每一尊圣像包括十四处苦路,都是郑夫人精心选定从菲律宾运过来的。主教还特别介绍了美丽圣母像内中的故事:一位菲律宾修女得到圣母的信息:圣母喜欢来中国。于是就特别拣选了他们。
1998年又建成了大型露天的亭式祭台,圣母亭、苦路亭和数间附属房屋,并在周围修建了围墙,形成了今天的规模。美丽的圣母山,朝圣的人们越来越多,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朝圣者络绎不绝。
这一带有教友500多人,常常要走几十里路,到峨眉城区附近的拆楼天主堂参加弥撒。为解决教友们的实际困难,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于2002年在峨眉山上修建起来了现在的若瑟堂。
对我们许多人而言,那是一段漫长的苦路。我们曾经是圣周五的子民,有时甚至怀疑我们的国家到底有没有复活主日。但天主是历史的天主,祂透过时代的标记发言。我坚信,缅甸正在从痛苦的过去中复活起来。」
亚美尼亚人民历经了重重磨难,但他们每次跌倒,每次遭受浩劫後,都能勇敢地站起来,坚信他们苦路的终点绝不是十字架,而是复活。亚美尼亚人民热情高涨,昼夜不停地施工,准备教宗的来访。
在登山拐弯处,在14处苦路朝拜处分别放置垃圾箱环保袋树枝拐杖等方便登山神长教友。
节目表还包括基督徒守斋清谈节目、十字苦路纪录片、痛苦奥迹、与青年讨论四旬期,以及电影《受难曲》(又名《耶稣受难记》)电视首播。该电视台目前在基督徒占多数的十一个地区播放节目。
牢记慈母训令,常作克苦牺牲;除净私欲偏情,参与救赎工程。知恩报爱不停,略表儿女深情;反复激励毅勇,誓为基督尽忠。用爱美化生命,以德感化人灵;稳走天路历程,营造人间和平。
不论是大三巴前地的利玛窦像、螺丝山公园的圣若望鲍思高像,甚至圣十架小堂祭台及十四苦路浮雕,都有着黄家龙先生的作品,流露出他对天主教文化与艺术融和的表达,缔造出中西文化交流传承的独有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