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解释道,在《福音》中,尤其在玛窦和路加的记述中,大圣若瑟是救恩史开启时的一个重要人物。
,对救恩乃史亲切的吁请,因为先知用它来宣布默西亚的到来(参弗3:14;岳2:21-23,则9:9)。当流亡之日结束,天主让祂的子民感受到祂生活与动态化的同在时,祂向他们发出喜乐之邀请。
为救以民脱离绝境,挺身而出智取获胜。艾斯德尔热心超凡,为救亲族勇于冒险。深得君王宽厚爱怜,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玛加伯时七子之母,见子受刑惨不忍睹。信守法律决不让步,视死如归忠于上主。
还有一批批的传教士,满怀救灵热火,跋山涉水,远渡重洋,把生死置之度外,将福音传遍五大洲的角角落落。就近代来说,梵二会议发布了《教友传教法令》,要求教友们与神父、修女合作,共同从事神圣的传教事业。
这位患血漏的妇人信德非凡,相信耶稣定能救她。她是被社会丢弃的人,但耶稣赐予她健康,把她从社会和宗教的歧视中释放出来。教宗评论道:福音事迹敦促我们省思女性通常是如何被看待和描绘的。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歷史簡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在港服務簡史
三、贤士——真心每逢圣诞节,在我的家乡教堂大门两侧都要写这样一副对联:庆救主降生当效贤士来朝献礼物;贺恩门开放切望罪奴悔改信耶稣。
它应该是鲜活的、动态的、有效的、可以实践的救恩事件的庆祝。的确,没有真正的皈依和爱德生活,礼仪庆祝将成为纯粹的宗教仪式。堂区牧者应在重视礼仪的同时,也要给予礼仪与生活实践间一个良好的平衡。
耶稣来到世上完成救世伟业,升天后仍以奥妙的方式临现于教会,使救恩广传于世。教会因此有责任延续救主基督的救世使命,宣讲福音,为信者付洗,使之成为教会——基督的身体。
这就是救恩的路线:在我罪人与主之间建立起关系。倘若我自以为是义人,这救恩的关系就无从建立。这时,席间的每个人心中升起了更大的惊愕:这人是谁,祂竟然赦免罪过?(49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