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半年来的挣扎,心里还是有点不能释怀;在我决定要写出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矛盾了很久,害怕:如果我的家人和朋友,看到了、猜到了是我,那我会面临着什么?对于我未来的人生,又会不会有影响?
路上遇到一些认识我的人,几乎所有人都跟我说,神父啊不要着急,教堂垮了,人在就好。但教堂就是我的家,不管再危险,我也必须赶回来。
分享这些并不是想说明自己消极,只是已近农历新年了,向如我这般的青年朋友特别是青年教友们,说些掏心窝子的话,提些中肯的建议:一、不要抱怨生活。既然是你做出的选择,就要敢于承担。
教宗呼吁信友不要向日常挂虑屈服﹐即使在问题丛生的日子里﹐也不要忘记发展与主的关系。 教宗说:「耶稣要求人们﹐不要只停留在人性幅度﹐而要向天主的幅度、向信仰幅度自我开放。」
公告还援引了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09年5月15日结束圣地朝圣之旅所发出的呼吁:不要再流血牺牲,不要再有冲突,不要再有恐怖行径,不要再有战争!
他一面安慰我,一面说:“小孙子发烧请不要太着急,咱们不是有天主吗,赶快通知他,让他给咱们处理。只要天主他愿意做的事,便没有做不成的。来,把你小孙子的圣名说出来,咱们一块向天主祈求。”
现在我过得很好,积极训练自己,试图向前迈进,因为毒品的束缚令我害怕。我必须在这里努力学会走出现况。问:对你来说,与教宗相遇有哪些特殊意义?
按以前的经验,一般领受傅油圣事的人都是病入膏肓的老年人,即使是领受傅油圣事也被家人说成是祈祷,好像终傅成了病人最害怕听到的字眼。而今天这位健康的中年教友却主动要求领受傅油圣事,令我觉着挺奇怪。
因此多数基督徒甚至对表明信仰和公开聚会感到害怕。 另外,二零零四年在美国斡旋下批准的阿富汗新宪法,在行使宗教自由权利方面相当矛盾。
地方通讯员指出,因为害怕暴力迫害,许多基督徒被迫离开了斯利那加搬到了相对安全的查谟市,甚至干脆离开了克什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