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恶的本能,向善的天性催促着有良知的人们做着内心的反省,感召那些人前来聆听这与别人教训方式不同的“先知”的正义教诲:“贫穷者是有福的,哀痛者是有福的,缔造和平者是有福的,追求正义者是有福的……”这与世俗格格不入的
活出并宣讲爱的诫命,超越只重外表的睁眼瞎和世俗的悲伤,前去关注穷人。这不是福音的附录,而是福音的核心讯息。教宗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要理教员们讲解了主日福音中《富翁与拉匝禄的比喻》。
世俗化现象的问题不在於世俗性质,「因为我们需要健康的世俗性质,也就是在各项事务上自治自主,科学、思想和政治健康地自治自主。再者,世俗性质更是启蒙运动遗留给我们的遗产」。
其次,我们要改变世俗习惯的认识,不戴变色眼镜,不要自以为是的判断,不要有选择的偏听偏信,以妨碍我们对人对事的正确分辨,不在心中积累消极不满的情绪,破坏我们在主爱内的和谐。
抛下世俗生活,说出来容易,但实际做起来,如果没有天主的指引,许多世俗的诱惑是难以摆脱的,因为我们所呼吸的是世俗的空气,所目睹的是世俗的价值观。于是我决定来修道,并且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人虽然成了天主的子女,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因着世俗的缠绕,私欲的束缚,撒旦的攻击,人仍不时的在跌倒,因而灵性生命渐渐的在消弱以致被窒息。
认识二:从世俗来讲,这些人都是30岁以上50岁以下的人,他们经历了教会的痛苦磨难,陷于低谷挣扎的特殊历史时期,当时父母亲无法向他们讲解天主的道理,就宗教知识来说,他们的头脑里还是一片空白。
尽管基督徒承受着时代和世俗的压力与挑战,但教宗强调,因着圣洗圣事,基督徒蒙召放弃危害性的倾向、在真福八端鼓舞下逆流而上。
世俗精神不认识它,不要它,总是把它隐藏起来,不是为了庄重,而是藐视。因此,世俗精神不喜爱天主子的道路,因为祂贬抑自己,成了贫穷的;祂屈尊就卑,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他说,目前世俗媒体不太客观,甚至有时令人混淆事情,天主教刊物比以往更需要提供严谨和正确的宗教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