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他想起了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故事,于是开始了对这位妇女的帮助,经常买些食物、饮料给她。渐渐地,这位流浪街头的妇女便和解玉东由陌生变为了熟悉。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2月29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表示,天主的救恩并非来自大事、权势、金钱,或者圣职界和政治界的派系,而是来自简朴的小事。当天的读经和福音向我们讲述鄙夷的心态。
在新的法律中,祂在耶稣身上启示自己,诞生在城镇近郊的马棚里,「因为在客栈中没有他们的地方」(路二7),而在她整个公开传教生活中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参玛八20;路九58)。
厄玛奴耳」(OEmmanuel)。这些称号代表人类对救主的期待,充满深邃的圣经典故。
孟加拉国德罗萨里奥(PatrickD'Rozario)枢机代表教宗参加了在加尔各答的活动,本届世界病患日的主题是: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分施(玛十8)。
教宗在圣诞文告中强调,依撒意亚先知所预言的浩光就是天父“永远赐予”我们的耶稣,祂是“在黑暗中点燃的一束小火焰”和“道成肉身的天主圣言”,“继续召唤各个时代的受奴役者走出他们的牢狱”。
设有玫瑰歌咏团、贺撒纳歌咏团、玛大利娜歌咏团、爱乐小天使4个歌咏团,及圣母访亲班、圣安多尼福音分享班、读经班、善终会、玛尔大服务团等教友组织。
之後,她协助成立一个本着依纳爵精神办学的女子基金会,并与圣女玛达肋纳‧嘉诺撒(MaddalenadiCanossa)合作了八年之久,一同教育最贫苦的儿童。诺代随後建立了圣家姐妹会。
他是逾越节的羔羊;在肋未纪,他是我们的大祭司;在户籍纪,他是白日的云柱,夜间的火柱;在申命纪,他是我们的避难所;在若苏厄书,他是我们救恩的元帅;在民长纪,他是我们的民长;在卢德传,他是至亲的救赎者;在撒慕尔纪
教宗方济各12月11日上午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如此勉励道。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讲述上主许诺赐给祂的子民安慰(卅五1-10)。教宗对此证实说:「上主来是为了安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