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我们必须“保护自己的心灵免于这种疾病”。倘若有人对我们“谈论别人的长短”,我们也该让他们明白,他们说话时往往并非心平气和,而是“充满激情”。在这种激情中“存有嫉妒的恶”。
“当疾病来敲我们的生命之门时,我们内心就更加需要有人在我们身旁注视我们的眼睛,握住我们的手,温柔地照顾我们,如同福音比喻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
许多社会服务人员感到害怕,他们此刻协助推动社会前行,却可能染上疾病。我们每个人也都感到害怕:人人知道自己在怕什么。让我们祈求上主助祐我们常怀信赖,宽容以待并战胜恐惧。」
切尔尼枢机最后总结道,「疾病的大流行迫使我们大家陷入危机」。但是,教宗方济各说过:「我们要记得,在疫情过后,每个人肯定会变得不一样。走出危机后,我们要么变得更美好,要么变得更糟糕。这是我们的选择。」
《圣经》坦白地道出疾病、不正义、朋友的背弃或仇人的威胁这些人类处境。在这看似穷途末路的情况下,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呼号、祈祷‘主啊,救我!’祈祷在黑暗的深处打开希望的曙光。”
我们为所有经历困难、痛苦、疾病或者只有祢知道的磨难的家庭而恳求祢:求祢扶持它们,让它们认识到祢召叫它们走的成圣之路,好使它们能体验到祢无限的慈悲,找到在爱内成长的新道路。
「即使在疾病发展的最后几天,他们也无法照顾他。但是比马尔神父已经在天主的手中,这给了我们平安。」奥里萨邦两位神父的死亡,在因罹染病毒逝世的印度神职人员名单上添加了名字。
教宗提醒道,事实上,移民与其他弱势工人及其家人“通常被排除在获得国家健康提升、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以及经济保护计划和社会心理服务之外”。
这样的进程涉及“嘈杂”和“丑陋”的情况,以及“因创始神恩的减弱而导致的疾病,也就是变得不冷不热,失去吸引力”。于是,教宗强调了托付给平信徒团体成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他们描述为“一个服务的召唤”。
在人的一生中有多少负担啊:疾病、没有工作、孤独、痛苦……!还有多少其它的磨练需要兄弟的关爱啊!”关于友爱纠正,教宗也提到圣奥斯定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