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肉体上的渴,另一方面耶稣的灵魂深处更为干渴,他渴望那些“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的人也能得到天父的宽恕,渴望那些没有认识他的人到他这里来喝到永不再渴的活水,渴望他们的灵魂也能够得救。
因此,我们必须要问,允许利用社会传播工具达到任意「自我营销」,或终止那些掌握媒体的人,不再操纵人的良心,是否明智。难道媒体不应该以确保自己为人及共同美善服务,促进「人的伦理培育。。。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在改变着,不再恋恋不舍温暖的被窝,与天主亲近更有意义;不再讨厌念经文,这是与天主沟通的最好途径……姨妈让我学会了用另一种眼光来审视生活,痛苦实际上是上主化了装的祝福
想到这儿,我放心了,不再恐惧了。心里默默地呼唤着耶稣:耶稣,我来了!我彻底地伸开双手,将自己交托给他。
就连我以前的朋友也不再信任我,他们总躲我,没有人给我任何安慰和帮助,看到一个个冷淡的面孔,让我生活在这个世上,心灰意冷,我每天都在绝望中,我决定要狠狠地报复这个冷漠的社会。
说实话,我现在改变了很多,不再那么任性,而且我还在继续学英语,追求进步,我不再气您了。可敬的主教,我们永远想念您,愿您在天乡为我们代祷!
保护脆弱者《手谕》强调保护未成年人(18岁以下)和脆弱者的重要性,将所谓的脆弱者的概念扩大,不再仅限于不能习惯性使用理智的人,而是延伸到偶而或暂时没有理解和表达意愿能力,以及生理有障碍的情况。
这样的信仰仅仅是习惯性的、过去的事、美好的童年记忆,如今不再触动我,不再呼唤我。相反,去加里肋亚意味要懂得,信仰要想活着,就必须重新踏上旅途。我们必须每天更新启程的热情、第一次相遇的惊喜。
也许越是得不到的越能抓住我们的好奇心和自私心,所以,某些神父想成就大事、做主教、或独霸一方,结过婚的也会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所以才会有职业神父、挂名教友、教友情人等等,这一切我想都是我们忘记了最初的那份承诺所造成的,我们不再在乎那个感动的时刻和自己的圣召
祂不停地呼唤,要我们走出牢笼的昏暗,不再自我禁锢,不为虚假、庸俗且自私自利的生活而沾沾自喜。 教宗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的复活从我们决定听从耶稣命令的那一刻开始,走出来迎向光明,迎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