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蒙召始终为受苦者服务,秉持基督徒精神的教会医院也有成千上万。今天我们应该把这些机构创始人的爱德宗旨进一步发扬光大。教宗说:最脆弱者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
这篇苦路默想的中心思想告诉我们,耶稣走在加里肋亚和犹大满是灰尘的道路上,途中遇到身心受苦的人。最後,祂在哥耳哥达的丘陵上停了下来。天主的爱在这个地方达到极致,难以丈量。面对此景我们无言以对,内心茫然。
在看到自己罪恶的同时,我们应该要去彻底痛悔、反省自己的罪过,祈求耶稣基督的苦难带给我们希望的生命,并像受苦当中的主耶稣那样,怀着对这个世界报答与救赎的心情,心甘情愿、勇敢地去默默承受。
书上说:一个爱天主的人,在世上免不了要受苦,因为世上是立功的地方。又说:爱天主的人无论遇到什么苦,他懂得这是天主的圣意,心中就有安慰了,这个安慰胜过苦。
德兰修女教给我们最好的方法是去照顾人,在希腊语中,「卡拉」(cara)一词意味着「与人一起受苦」,这对吸毒者来说更为真实,有一个原则说:「互相共享的脆弱性使得人类充权」,这正是恩典基金会在世界各地进行的活动
为此,慈悲善工是「满全法律的试金石」,因为我们前去触摸基督的骨肉,「触摸那临在於身心受苦者身上的基督」。教宗警惕众人,倘若丢失或拿掉「智识的钥匙」,我们将为自己和他人关闭大门。
为此,我们需要内心的悔改,向天主和近人开放,因为这能促使人超越冷漠,活出友爱团结,视之为伦理的美德和社会的态度,进而投入帮助受苦者的工作。教宗指出,在战争时期不乏友爱与爱德的表达。
幸福生活的‘作料’是真福八端:质朴和谦卑的人是有福的,他们给天主腾出空间,懂得为他人和自己的过错哭泣;他们温良,饥渴慕义,怜悯众人,内心洁净,缔造和平,常常喜乐,无怨无恨,即使受苦
总主教说:「为了履行先知性的角色,教会需要团结起来,安慰受苦的人。」他敦促信徒们祈祷、反省和行动,制止对各种形式的对妇女和儿童的暴力。」
因此,服事人的生命乃是服事天主和每个人的生命,包括胎儿和长者的生命,受苦者和病人的生命,甚至那些令我们厌烦和反感的人的生命也应得到接纳、爱护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