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一对同性恋者,“我们可以对他们做牧灵工作,帮助他们在与基督的相遇中前行”。但说到意识形态,所论的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抽象概念,而不是人们的具体生活及其真实情况”。
一方面「满腔热血」:「我们感觉被催促着立刻走上自由的道路,跟着圣神前行」;另一方面,「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因为我们每天亲身体验到顺从圣神、跟随祂的良善行动有多么疲惫」。「疲倦厌烦的感受会扼杀热忱」。
缺乏关系,很多人会感到孤独,「少了前行的力量和勇气」。在要理讲授的结尾,教宗向大圣若瑟献上祈祷,求他护佑这些人和我们大家,愿大圣若瑟成为我们的「同盟、朋友和支持」。
教宗说:“怀着信赖前行,宁愿有意外情况的不安,也不循规蹈矩,这才是真正使徒的态度。”
事实上,灵修指导与性别因素无关,而是在圣神内前行、做天主的子女和成为领受天主圣神的人,由此,她能够“安稳地把船停泊在救恩的港口,坚定对天主的信赖乃是可靠的锚”(《辛克莱蒂加行实》19节)。
我感到神枯而无法前行,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最后,教宗鼓励众基督徒“向前进”。如果我们今天无法战胜诱惑,我们就继续行走,“明日必能战胜它”。
这有点类似于自行车,除非轮子转动,不得直立,⋯⋯唯独在爱的动力中前行、转动,我们才能保持笔直的状态”。
笔者认为,教会管理层应检讨、反省自身,看一看哪些教会现行方式阻碍着发展,哪些思想影响着教会前行,哪些思维能够加速福传步伐。该取消的取消、该改变的改变、该发扬的发扬。
说到这里,我想到儿时的另一件事,那时,我们唱着圣歌走到耶稣跟前,我们唱:教友们,我们向前行,到玛利亚那里去。我们知道,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选用的格言“全属于你”,是从圣蒙特佛而来的。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大十字架、“圣母花轿”,接着是神父、修女、唱经班、乐队,各地教友打着横幅排着整齐的队伍前行。“迎接圣母、虔诚事主”“迎接奥运、增强国威”这些横幅彰显出本次活动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