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按耶稣的嘱托,把若望和其他宗徒都看作自己的儿子,协助、鼓励他们为耶稣基督作证。她与若望宗徒生活在一起,天天朝夕相处。若望象孝子一样,把圣母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对待。
年轻的修生,希望你能牢记自己的圣召和父母亲友的嘱托以及师长同道的谆谆教诲,不断奋勉努力,学习实践,身体力行救主基督充满爱的圣训,作盐作光,活出耶稣精神,借以感染这日趋物质化、表面化的滚滚红尘的世界,使其按着仁慈大主的旨意运作进展
1962年的秋天,我回老家探亲,拜访了家乡堂口的王神父。我们诵圣经、谈文学,很投机。临走时,神父送我一本已很熟悉的爱尔兰女作家艾·丽·优尼契的著作《牛虻》,我便道谢匆匆而去。
“炼狱”是某些人死后一种存在的状态。他们因为尚未除去罪的玷污(小罪),或为了生前未做的补赎,或因没有充分悔罪的心情,暂时还不能接近至圣的天主。他们应先炼净自己的罪污,才能与至圣的天主合一。
可以说成人之后的我是有信仰的意识,但没有信仰的行为和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通过司铎的引导和自己的学习,逐步参与弥撒领圣体和学习办告解,我才在天主面前发现了自己罪人的本相,才真正认清了自己。
2、宣认对炼狱的信仰。我们相信:若人在死亡之后,灵魂没有大罪,却有小的罪过或应做的补赎,当处在炼狱中有相当的时间。直到按主的公义完成相应的补赎,才可进入天国。
念经前,他根据当天礼仪中玛窦福音记载的真福八端的教导,和信友们谈了圣化的课题。教宗指出,耶稣教导的真福八端,展示了谦虚、同情、温良、正义、和平之道,这道路引导我们走向天国和幸福。
今天的人们已经成了金钱的奴隶,双眼被金钱所蒙蔽,一心向钱看,人的整个内心都被金钱充斥着,认为有钱就有一切,有钱能使鬼推磨,殊不知糊涂的人,今晚就要索回你的灵魂,你所赚得的金钱,将归于谁呢?
博瓦蒂神父指出,「圣神的话语以弱小者为先;而抗拒恩宠的态度,恰好表现出拒绝先知宣讲的这种彻底转变」。换句话说,就是拒绝先知宣告囚犯要获得释放的恩宠。
深深的皱纹、浓浓的笑意和慈祥的眼神里蕴含着怎样的淳朴、真情与大爱,表现了怎样的基督徒品德!1979年,当这张面孔出现在挪威奥斯陆时,整个世界都向她,或更好说,都向她所代表的基督信仰投以赞许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