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复活的主继续下降到今日人间的“阴府”:在战乱的地方、在无辜者受难的地方、在丧子母亲的心中、在穷苦人的饥荒中。匝凯在某种意义上确是迷失者:或因其错误抉择,或许其生活让其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地步。
耶稣对纳因城寡妇的哭泣(参路七12-17),以及对雅依洛(参路八41-56)的恳求所表现的悲悯之心,都是很值得参考的地方,可让我们学习与这许多受苦家庭分担他们身心的苦难。
一个寡妇孑然孤立,你可以在她身影的肃穆中见到孤独。游戏中的孩子,突然噩梦般地遭到遗弃,你可以在他们的表情里发现孤独。每一个人活在世上内心都会有一份孤独的重负。身为司铎,同样逃不过孤独的困扰。
有一天,当耶稣复活了一位寡妇的儿子之后,人们高呼:“天主眷顾了他的人民!”(路7:16)。
沙勿略神父在讲道中读到的福音是圣史路加所载耶稣复活纳因城寡妇的独子的故事(耶稣按住棺材,对死去的孩子说:青年人,我对你说:起来吧!参阅路7:14)。
同样,往圣殿献仪箱投了两文铜钱的穷寡妇是慷慨的榜样,她虽然几乎一无所有,但是她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参路21,1-4)。4.
当得知是在某医院时,母亲为医院因缺水而难过,并感叹“怎么这医院这么‘穷’啊!连杯水‘都没有’?(甚至)连一碗米汤也‘给不起’啊!”一位经历低指标年代的老人,对“缺水”的“贫穷”充满了同情心。
当时没有砖瓦,就只能挖了一个地洞居住,从而慢慢召集近到周边,远到山西、陕西的穷苦人来共同开垦土地,将开垦出来的土地以教会收取每年收成的三成方式,租赁给这些穷苦人。
咱们家这么穷,连我穿的衣服都是姐姐们穿小了的,念经能给我念来一件新衣服吗?
希望每一个基督信仰团体跨越与周边社会、穷人和遥远的人之间关系的门槛,教会的本性就是传教的,不能围着自己,而是被派遣给所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