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会的先贤圣哲们为了教会的发展和福传,已经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为了教会的荣誉忍痛割爱、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德肋撒修女和若望·保禄二世就是典型的美好例证!
她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延续儿子的生命。一位女大学生患了白血病,虽经多方医治,但终因找不到相配的骨髓进行移植,她只能等待着死亡的到来。为了回报社会对她的培育,她主动提出死后把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以备解剖研究。
她说,幸福美满的婚姻需要夫妻双方做出牺牲,有时给予对方的很多,但收获的却很少,这没什么,这是婚姻生活中该承担的一部分。谈到宗教信仰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时,亚历山德拉谈到了自己的家庭。
所以,会长应以德为基础,能力才干为条件,并以十二分的谦逊忍耐和十二分的牺牲来武装自己。同时,会长也应有“三负责”的精神。即向天主、向神父及向众教友负责。
教宗又说:“要是我们站在耶稣圣婴的马槽前,瞻仰天主降生为人的奥迹,而感动不已,那么如果我们站在祭台前,基督借着我们卑微的司铎的双手,重行他的牺牲祭献,我们又将如何感受呢?”
我们要步随我们的老师耶稣基督,并依靠他的助佑和能力,不怕面临十字架的苦难,牺牲自己的生命:因为正如耶稣说的,麦粒落在地里死了,才能长出新麦和结出许多麦粒(若12:24),我们藉着痛苦,甚至死亡,才能给人生命
教宗说,希望具有更深的意义,它指的是懂得为一项计划牺牲和奉献。希望具有生殖力,能给予生命。教宗勉励青年保持希望,因为青年若失去希望,便是因失败而提前退休的老人。
作为基督徒今晚手捧蜡烛,就是要像蜡烛那样燃烧牺牲自己,照亮他人照亮社会。讲道后,神父们祝福了圣水,降福了食品、籽种、车辆、牲畜,把耶稣复活带来的喜乐也同样带给每个需要的人、地、事物。
在大公进程中,天主教会和亚美尼亚宗徒教会走得快,走得好,终有一天大家在天主的助佑下将聚集在基督的牺牲祭台前,共享感恩圣事的圆满共融。
他说:我们要响应圣人们的召唤,聆听卑微者和穷人,以及众多仇恨的受害者的声音,他们因信仰受苦并牺牲了性命。我们也要侧耳倾听青年人的需求,他们祈愿有一个不受昔日分裂束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