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人可能会长期陷入自己的罪过中,可是天主有耐心等到最后,深知罪人终将敞开心扉、洗心革面。天主宛如慈爱的父亲和温柔的母亲那样,祂也像是个好母亲,从不停止爱护祂的儿女,即使儿女会犯错误。」
耶稣在村子里宣讲时,亲身体验到这一点:智慧和明达的人心存疑虑、自我封闭、有所盘算,但是小孩子却向讯息敞开、予以接纳。这必然是天主的旨意,耶稣为此欢欣鼓舞。
此外,二人都向“受造界的美善和价值,即造物主的镜子”敞开心门。教宗表示,这位天才艺术家的人文思想“仍有价值且合乎时宜”。
“耶稣的伤痕是敞开慈悲的渠道,如此邀请我们在祂身上看到我们自己,将我们的脆弱和软弱放在祂身上,因为在我们的软弱和我们感到难为情的贫乏中,天主依然爱我们。
1943年,德军占领罗马时期,斯塔布伦医生为多名被德军搜捕的人敞开医院的门,拯救了上百名逃难者的性命,其中有52名犹太人。
我们的心该当敞开和豁亮,让上主的光进入。如果这光没有进入,就要怀抱希望等待。但不可将这光关闭在阴郁中。”谈到“分心”,教宗说,众人都体验过这不断奔放的画面和幻象在持续地陪伴着我们。
有些年长者可能感到精力不足、认为当“习惯成了规则”后,则很难以不同的方式行事,还有些人觉得已经为自己的家庭“劳神操心”,哪还能“为更贫穷的人”奉献己力呢,或是感到孤独如同过于沉重的巨石,教宗则邀请他们“向圣神的作为敞开心门
“我们也如此,注视七苦童贞圣母,我们就能向富有怜悯的信德敞开心门,这怜悯能让我们与受伤的人、受苦的人,以及被迫背负沉重十字架的人分享生命”。
教宗说:「天主圣言使我们向分辨敞开,光照分辨。圣言为世界主教会议引领方向,以免它变成一场教务会议、学术研讨会或是政治大会,以免它变成一个议会,却始终是恩宠的事件、由圣神带领的治愈进程。
教宗阐明,「耶稣期盼我们向希望敞开心胸」,救我们免于焦虑和恐惧。「明日的希望之花在今天的伤痛中盛开」。这份希望在我们今天受伤的历史中运作,一如天主的国那样「遍地开花,有如树木长出嫩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