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坏,可是病了,患了沉溺於世俗生活的病。世俗生活改变人的灵魂,使其对现实情况失去良知,生活在一个由他们营造的虚假的世界中。世俗生活使灵魂变得麻木不仁;为此,这个世俗之人没有能力看到现实情况。
教宗先来到保禄六世大厅,问候在那里聆听他讲授要理的病人们。然後,他回到广场,与被雨水淋湿的信友们一起在阴雨中度过这段时光。教宗指出:教会与家庭的关系是神圣及不可侵犯的。
病者和罪人,不只是从他那里得到了治疗,同时也得到友谊,他是一位乐意与他们结交的好朋友。这样的一项简单的真理,足以令我们这些内心潜伏着工作狂的人们再三省思了。
我们尤其看到教宗在接见病人和处境困难者时,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他总是给予和接受。这是教宗方济各的一大恩典,一大天份。问:您曾是本笃十六世教宗的私人秘书,您对这位教宗主持的公开接见活动有何深刻印象?
透过那层透明的净化空气用的薄膜,我看到了一个身着蓝白条纹病号服、手背上固定着静脉输液针的小伙子,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表情痛苦。
事实上,教会已有平日关注做得特别好的典型,像宁波教区逍林堂区某善会,从2008年成立到现在已有80多名会员,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始终坚持在每周三到敬老院,为躺在病床上的孤寡老人送温暖,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百夫长仆人的病就好了。同时我眼前又浮现出前辈们领圣体时的情形:利玛窦神父病危,领了终傅圣事之后,庞迪我神父给他送圣体,他坚持跪伏在地:主呀!
11.我愿死在工作岗位上,不愿病在床铺里。12.为爱天主做一切事,天国就来到世界上。13.最美丽的路是充满荆棘的,唯有愈来愈接近基督,仿效他,我们才会进步。
除在弥撒中分送圣体及圣血,李玉莹亦不时上门送圣体,让行动不便的长者或病弱者能领受基督体血。当中我看到教友对圣体的渴望,若长者心情低落时,我亦会担当聆听者及鼓励者的角色。
另一张令莫纳罕女士很震撼的照片,是一个微笑着、健康的5岁小女孩,她是一个早产儿,手里拿着自己初生时在医院加护病房里依靠各种机器和管子维持生命场景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