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父亲患肺气肿末期,人都肿了,医生说没救了,于是我赶紧请神父为他施洗并终傅。在我们静静的等待中,父亲竟然渐渐地好起来了,现在还活得好好的,什么药都不用吃。
上学期间,正遇文革,虽然父亲是反革命富农分子,但是主给我信心和力量,不承认父亲是坏分子,更否认自己是坏分子的女儿,在老师和同学前一点也不自卑,不但不受歧视、不遭欺负,反而很尊重我。
记得小时候,不管是父亲还是伯伯叔叔们如果出门办事到天黑还没有回来,爷爷就吃不下饭,会亲自到村口等着,直到子女们出现。
如今每个人都为生活而匆匆地忙碌着,可是多少人会想起我们在天上时刻呵护我们的父亲?
也可能是天主的意思,前几年我回到的父亲的出生地工作,天主教徒比较多的吉林省,也就是父亲的同学大名鼎鼎的齐罗格神父的家乡。
若瑟已全面完成他父亲的角色。当然,他教了耶稣与玛利亚一起祈祷。他尤其是为他带来犹太会堂,参与安息日仪式,以及上耶路撒冷参与以色列人的伟大节日。若瑟,按照传统,也每天在家里以及在重大宗教节日祈祷。
年幼时,随父亲侨居在英国。长大后,自愿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随军到前线率领一班护士去做救护伤员的工作。当时医护用品奇缺,卫生极差,而且那里的医生对她还抱有敌视态度。但她抱着崇高的理想,战胜了一切困难。
美国主教团礼仪秘书处副主任达恩.默茨(DanMerz)神父指出,教宗本笃十六世荣休前已展开这项改变的工作,反映教会日益重视「父亲的关怀」。
当时,年轻人父亲的长官正为夫人的长期卧病感到忧心,年轻人的父亲告诉长官有一位圣徒使他儿子重见光明,也使他们全家认识了真神,他们全家现在感到前所未有的平安喜乐。
那是2002年的春节,我从“信德”上看到一则报道,上面是关于许多孩子求助上学的,同时附有每一个孩子的照片和家庭简历,不经意间一个小姑娘凄楚与期待的眼神映入我的眼帘:张青,12岁,小学五年级,父亲因一次车祸失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