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李嫂福传
2011-08-12

刘大哥(大嫂的丈夫)常年为聚会点忙碌,为了保证聚会点的活动,他不能出远门,大嫂外出打工或在本地干临时工。每年8月她都去新疆,拾两个月棉花,能挣三四千供儿子上学用,短工收入也够家庭开支。

缅怀教友于大姨
2011-08-25

于大姨的丈夫老赵脾气很暴躁,我刚认识于大姨时,就听说因着信仰,老赵不知折磨她多少回。神父来时,总不敢把神父领到家中,怕老赵找麻烦。

圣乐,最美好的福传
2011-11-02

这一夜,歌咏团成员易兴伟的妻子小胡说,她要在圣诞节领洗,加入歌咏团;这一夜,歌咏团的杨玉艳说,她丈夫将在圣诞节领洗,加入歌咏团;这一夜,歌咏团成员佳琳邀请的同学李惠说,这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非常有阵势

祈祷需要特别的时间吗?
2012-03-06

一位家庭主妇,在丈夫工作后回家时不能与她共享消磨一点时间,又该怎样想?人在捐献时间时,就表达了他临在和他的自献。有人会设难说,分出时间来与天主往来,但天主是看不见啊。

我为堂嫂当说客
2012-03-29

堂嫂说,我走后,玲玲马上喊着丈夫小辉一起洗菜做饭,两个人有说有笑收拾衣物,说明天回婆家去看望老人,向老人赔个不是……看到堂嫂如此开心,我就顺势说:我哪有这能耐呀!

爱人之德
2012-06-14

记得我以前在讲道时,有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农村有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因丈夫患了急性气管炎病离开人世。她很伤心悲痛,不久五岁的儿子又患了同样的病,需要到大医院抢救。

常去子女家看看
2012-08-14

有个老妈妈,丈夫走的早,儿子找了个大学生媳妇,人家不信有神却信鬼。逢七月十五、清明、除夕都要烧纸摆供,孩子有病,还要叫魂。老妈妈很苦恼。以后有了孙子,老妈妈想孙子,常去看看。孙子大点了,教孙子请圣号。

纳因城(上)(以色列朝圣系列之十二)
2012-08-20

犹太人的传统是男尊女卑,女性身份低微,需依靠男人生活;死了丈夫的寡妇是没有谋生能力的,只好靠人施舍度日。艰难岁月中,一天天期盼儿子长大成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少年人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突然死了!

我与“信德”的缘分
2012-12-12

再说丈夫虽然不信但也不反对信仰,我才慢慢打消了这个念头。就这样,稀里糊涂信了这么多年。自从“信德”走进了我的生活后,让我郁闷的心得到慰藉,可是每月一期的报纸看完后还是常感到压抑。

2006年:教宗发布第92届世界移民及难民日文告
2013-01-23

过去移民主要是男性,尽管其中也总有女性,但她们多半是为了陪伴丈夫或父亲,或是随他们而迁移。  今天,尽管许多这类的移民情况仍然存在,女性移民越来越有自主的倾向。女性跨越了她们故乡边境,到他国寻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