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德伦理学的基石和核心,也被人们称为四枢德。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德是寻找情感和行动既不过分又非不及的中道之品质。
一个被安德肋带来的孩子愿意拿出自己仅有的五个饼和两条鱼来与众人分享。这个孩子怀有耶稣那样的怜悯之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一个勇敢的孩子!
这台感恩祭典由圣座修会部部长罗德枢机主教主持,他向教宗献上的致词中强调了塔尔索的保禄作出的见证是希望的指南。
一如会祖,所有嘉诺撒修女都在十字架上基督所敞开了的心,经验主的大爱;从那十字架下、紧紧追随她圣子的痛苦之母玛利亚,学习终生追随她的德表,透过自己的生活和爱德工作的见证,嘉诺撒修女们将基督的爱和希望带入一个饱受痛苦煎熬的世界
(罗1:16)保禄写信给弟茂德说:“我在上主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嘱咐你: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
渴望,在心灵深处渴望爱他,也渴望人们爱他,如圣女小德兰一般。此渴望为福传宣道事工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性动力。目的,透过宣讲,使人们更深地归向主耶稣,融入天主圣三爱情的奥迹中。
毕竟圣人之境本质上并非道德严谨之德,而是具有超性之德且能成为他人之光,而道德只是超性的必然结果。因此找到自己的成圣之路才是朝圣的意义所在。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印度德肋撒修女说:“孩子是成年人最好的老师。”多年前,我并不了解德肋撒修女所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向来都称我们这些成年人为老师,我们怎么可能会反过来称孩子为老师呢?
她的讯息她的生命流溢出充满人性光辉的爱德、信德、与望德。他教导我们,我们的圣德是可能的,如果我们深信她曾多次真诚地重复:如果我们是良善的,天主将使我们成圣。
再者,斯科普里的女儿、后来在印度加尔各答服务的德肋撒修女也是用手实现梦想的典范。教宗说:「德肋撒修女心怀远大的梦想,所以她胸怀大爱。她渴望成为『天主手中的铅笔』,这是她匠心独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