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科枢机指出,在亚洲的基督信徒的重大使命是向这个大陆宣告希望,这一宣告在宗教自由被拒绝的地方更不在话下,因为传福音不是附加行动,而是教会存在的理由。
念经前,他勉励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众说,我们蒙召不是为了谴责和判断他人,而是承认我们自己是罪人。我们要向天主请求宽恕,祂愿意赐予我们获得新生命的机会。
值得强调的是,「神恩」服务处并非这两个机构合并的成果,而是一个崭新的单位,为国际天主教神恩复兴的新时期拉开帷幕。我认为,圣神降临节过后,其新颖之处将愈加明显地展现出来。
利己主义在基督徒的心灵中没有地位:倘若你以自我为中心,你就不是基督徒,而是一个世俗的人,只寻求你自己的喜好,你自己的益处。
教宗说:「上主提醒我们,生命是迈向永恒的旅途;因此,我们蒙召把所有才华发扬光大,绝不忘记『我们在此没有常存的城邑,而是寻求那将来的城邑』(希十三14)。
在初期教会团体内,“爱是生活的形态,但这不是言词上的爱,不是虚情假意的爱,而是行动上和相互帮助的爱。具体的爱正是让爱具体地实践出来”。
你们当然应该知道你们的平信徒有什么看法,但教务会议不是进行调查,而是另一回事。若没有圣神,也就没有教务会议。若没有圣神的临在,也就没有众议精神。甚至说,若没有教会,便谈不上教会的本质。”
敌人说的不是『让我们战胜祂,赶祂出去』,而是『让我们令祂生活艰苦,折磨祂』。这是先知遭受的磨难,却也蕴含了有关耶稣的预言」。
上主并不加快脚步,而是一直跟随我们的缓慢步调」。这也是朝圣的传统规矩:真正的朝圣者必须按照走路最慢的人的步调前行。耶稣深知这一点,并且如此行事:「祂不疾不徐地等待我们迈出第一步」。
教宗表明,这“存留”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互相的“存留”。为甚么呢?因为耶稣说:“你们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你们内”(4节)。“祂也住在我们内,而不是只有我们住在祂内。这是互相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