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我强烈地感觉到,同在欧洲,罗马人和巴黎人对于圣诞节的心态有着很大的差异,前者仍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后者却融入了更多的民间习俗和现代文明。(摘自《世界博览》)
(路21:15)圣经上还说:“因为那时说话的不是你们,而是与你们同在的天主圣神在说话。”
这喜悦源自晓得天主与我们同在。玛利亚晓得探访及陪伴处在困境中的子民,保护所有为维护子女权利而受苦的人。教宗提到科夫雷爱德圣母朝圣地,他说古巴是在敬礼爱德圣母的热忱中诞生和成长的。
他常与我们同在!这是事实。他如同是天主派驻在我们身边的大使。上主劝诫我们:‘要尊重他的临在!’比方说,当我们做坏事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不被人所知时突然想到:不,有他在。
为了克胜这种危险,教宗要求牧者们「秉持最先领受福音者的热情与民同在。这样可以为要理讲授开创新的途径和方式,帮助青年和家庭真正且喜乐地重新发现教会共享的信德」。
你们应明认你们的所为,效法你们所庆祝的对象,使你们在参与主基督死而复活的奥迹时,在身上带着基督的死亡,与祂一同在新生命中前行。若没有十字架,你们就永远找不到真正的耶稣;一个没有基督的十字架则毫无意义。
基督徒藉着圣神的德能作出见证,见证主还活着,主复活了,主与我们同在。每当我们走近祭台时,主与我们一同庆祝祂的圣死与复活。基督徒也藉着圣神的助佑,在日常生活中以行为作出见证。这是基督徒的恒久见证。
教宗指出,众多悔改的罪人在约旦河排队,等着领受若翰的施洗,耶稣竟然也跟罪人一起排队受洗,「以完成全义」(玛三15);也就是说,「透过服从天父,以及关怀脆弱者与罪人,透过天主的谦卑,以及祂始终与子女同在的方式
我与你们同在!此外,教宗也提到当天在立陶宛维尔纽斯被册封为真福的泰奥菲洛‧马图利奥尼斯(TeofiloMatulionis)主教。1962年,马图利奥尼斯被仇教者杀害,当时他将近90岁。
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真的无从下笔,心中伤感甚多,我——一个极富天主宠爱的女儿,却不知珍惜,耶稣一直与我同在,不停地召唤我,而我却在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