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守斋是一种纪念:纪念那个在周五为我们舍身钉十字架的人;有人说守斋是一种刻苦: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以便能更好地为主作证;有人说守斋是一种奉献:省下些钱来接济有困难的兄弟;有人说守斋是一种规矩:守好这个规矩就可得相应的恩典
他们“怀着悲痛的心情,但对被钉十字架、而死复活的耶稣基督的信德”,在讣告中写到,“我是复活和生命。生命没有逝去,而是得到转变”。
伯多禄倒钉十字架公元六十四年间罗马大火灾,尼禄(Nero)皇帝归罪于基督徒身上,教难随之而起。众多的基督徒为信仰坐监并殉道。据说,伯多禄为躲教难,出城逃跑,途中遇到主。他问耶稣“主,你往哪里去?”
近观「无家可归者耶稣」雕像,你会看到他脚上的钉孔。图片来源:雕塑家施马尔兹这尊雕像给人震撼与不安的感觉,它刻划一个被大布覆盖的人物,卷曲身体侧卧在公园长椅上。
参观者为上面密密麻麻的骨钉而惊奇。喇嘛告诉大家:那不是骨钉,是朝圣者的牙齿!准确地说,是死在朝圣路上的朝圣者的牙齿!
在默观弟兄姊妹的痛苦时,个人与团体发生真正的转变:「这转变是一种皈依,回头凝视被钉苦架者的面容,他每天恳求我们与他同在,并将他从苦架上卸下」。
被钉十字架上的基督是连接起使人类与天主分裂的沟壑的桥梁、为我们开启了通往天父的新路和活的道路。
据论坛负责人迪亚斯向本社介绍,基督信仰团体深刻感受到了在圣周五认真反思和祈祷被钉十字架上的基督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全世界、为印度‘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受害者们祈祷。
激励信众在圣神降临之际,被钉十字架上死而复活的基督的圣神、爱的圣神,使所有的不同都能相互理解。由此,圣神降临瞻礼成为求同存异的节日——既是喜乐也是挑战。
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重生与希望,乃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至33年被钉死后第三天复活的事迹。不过在现今,许多与复活节相关的民间风俗,都不起源于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