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以聆听的目光活出生命与思维之间的互动,懂得让《公教文明》成为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期刊。
教宗接着引用福音中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路十25-37),表明这个比喻是「今日人类的故事。人们的道路上满目疮痍,因为置於中心的是金钱、事物,而非人。
加尔各答(亚洲新闻)-今天是加尔各答德勒撒修女的诞辰纪念日,她于1910年8月26日在科索沃出生。一如往年,她所创立的仁爱传教会修女在加尔各答总修会举行特别的祈祷活动,这位圣人便被安葬在此处。
“当疾病来敲我们的生命之门时,我们内心就更加需要有人在我们身旁注视我们的眼睛,握住我们的手,温柔地照顾我们,如同福音比喻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
效法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在人群之中,以谦卑地服务去关怀、治愈受到伤害的人。
多年后,德肋撒修女回忆起这项服务的草创阶段,说:「我们最初为15名患者设置了15张床。第一批病患是从监狱带出来的4个病人,因为他们不想死在牢里。
当耶稣受难前几天非常荣耀地进入耶路撒冷圣城时,很多群众曾前呼后拥地高呼“贺撒纳于达味之子!因主名而来的应受赞颂!贺撒纳归于至高之天!”
(梵蒂冈新闻网)乔瓦尼·贝利尼(GiovanniBellini,1427年-1516年)的画作《哀悼基督的死亡》大约在1475年完成,画中的人物除了有死亡的基督外,还有阿黎玛特雅人若瑟、尼苛德摩和玛利亚玛达肋纳
一如德肋撒修女所言:“当今世界的贫穷,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匮乏,更重要的是冷漠——爱的缺乏!”
教宗以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为例,说明尽管他不是宗教人士,却帮助被强盗打伤的人,把他带到客店,付钱给店主照顾他。教宗最后总结道,“店主一定认为这位撒玛黎雅人是个疯子。这就是我想告诉你们的一个词: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