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神圣的静默


2003-06-19 09:31:58 作者:范乐伦 来源:信德报(第184期)

    弥撒是一种礼仪,在这个礼仪当中,有欢呼有省思,有倾诉有聆听,有高亢有沉默,有外在的激情洋溢,也有内在的爱情流淌。也许是太过追求效率和动感的社会影响吧,弥撒作为我们基督徒生活中心的礼仪,常常过于偏向了动的一面而忽视了它静的一面,越来越显得速度化和形式化。为此,我们不得不关注弥撒礼仪中很重要的一点——静默。
    神圣的静默虽然看起来什么话也不说,什么动作也不做,但它是弥撒礼仪中不可缺少的。司铎对弥撒速度的掌握,对静默的恰当运用,以及在祭礼中的投入和虔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友参礼的效果。而信友参与礼仪的热心程度,尤其是否能善用静默,还取决于本人对静默的理解和运用。
    由于信友常常不知道什么时候静默,静下来干什么,我在此简单介绍一下弥撒中的静默。
    首先是在弥撒前,“在圣堂、祭衣间及周围范围,保持静默,好让大家预备心灵,虔诚及合宜地参与圣礼。”(《弥撒经书总论》45条)在这时,我们要意识到自己将参与的是一个向天父表示钦崇、感谢、赎罪和求恩的祭天大典,在这个礼仪中我们将分享圣言和圣体的圣筵,为此要以纯洁的心灵来参与,并全身心地投入。带着罪恶参与圣祭就如同穿着肮脏褴褛的衣服赴宴,是要被摒弃的;充塞着满心的的俗务和满脑的挂念是容不下天主的恩宠的。于是我们会不自觉地对自己烦乱的思绪加以整理,或对自己搁置已久的灵魂加以反省,并想到了是否要领一个忏悔圣事。由此可见弥撒前的静默为能妥善地参与圣祭相当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参礼的效果,为此有必要重视。
    再让我们具体看一下弥撒中的静默:
    (1)忏悔礼前,全体静默片刻,旨在收敛心神,集中思想,对我们已往的罪过作一个总的痛悔,深刻检讨,虔诚忏悔。若心诚意切就可以赦免小罪,若是上等痛悔并有意告解,则可赦免大罪。
    (2)集祷经前,这时的静默使我们神情专注,意识到自己站在天主台前将要把这台弥撒圣祭奉献于天父,为了某项神圣的效果。这时信友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心中提出参与这台弥撒的意向,或谢恩或求恩,只要对天主及教会和人灵有益的事都可祈求。
    (3)读经或讲道后应以简短的静默来品味、回应天主的圣言。读经中是天主向我们说话,在读经后的静默中该是我们向天主说话了。在神父对圣言作明确的解释并给予伦理训导之后,信友们会更容易领悟圣经的启示,也更能认识自身的现状与天主的要求有多远。这时候以静默的方式回应天主,向天主倾诉内心的感情,或求宽恕、赐勇力、定志向,或表感谢、发爱情、求新恩,或者只是静静地体验天主的临在。
    (4)信友祷词中,在集体祷词意向后,留出一段静默的时间交给信友,让其按照个人的需要,自由地向天主默祷。这样,信友会有一种参与感和被重视的感觉。末尾再异口同声地答一句:求主俯听我们!这样把我们个人的祈祷融入团体的祈祷中,定蒙天主垂允。但是这时的静默和读经或讲道后的静默都应在司铎或辅祭员的提示与引导下进行,免得信友不知道静下来该干什么而产生怪异。尤其在一些大型庆典中(如圣周五大祈祷中),应配以司仪给予提醒,使信友能更好地获得神效。
    (5)领圣体前后,应当静默祈祷。领圣体前收敛心神,再一次发痛悔谦卑之情,并在心中激发信望爱三德,渴望耶稣来到我们心中,治愈我们、饱饫我们、坚强我们。等基督圣体来到我们心中后,则主要是赞美、感谢,与耶稣默默地相爱,同样也可以祈求恩典。此时是耶稣与我们最接近的时刻,有什么心事、希望或烦恼、困苦,尽可能向他表达、倾诉。其后再随着歌咏队齐唱圣体歌颂扬主爱。这样我们会觉得很充实,很有安慰和信心,因为我们的心灵已从基督圣体那里获得了治疗和滋养,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基督与我们同行,天主的爱与我们同在!
    (6)领圣体后经前,再一次向天父表白自己的心愿,并能在心中提出下一步在生活中的要实践的计划或志向。这样我们每台弥撒都会有新感觉、新收获,在生活中也会有新动力,新变化。
    另外,我们还应在整个弥撒礼仪当中保持宁静、安详的心境,以一种平和、积极的心态去参与这神圣的祭祀。切不可坐立不安、东张西望,显得心不在焉的样子,更不可匆匆忙忙地赶来,慌慌张张地参与,风风火火地离去。这样我们当然不会获得弥撒的恩宠与神效。
    的确,静默能使人心神平稳,意念集中,并能使人进入内心深处面对来自天主的信息而审视自己的心灵,进而能使人在天主与自己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的关系,获得信心和动力,并回应在自己的生活上。而弥撒中的静默几乎涵盖了这所有的效果,若能尽心参与,那我们也会觉得弥撒不再是一阵风,而是沉甸甸的一个礼物;更会觉得参与弥撒不再是一个为我们可有可无的差事,而是一个我们赖以生活的恩宠泉源!

本文标题:神圣的静默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