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以弥撒选读的《玛窦福音》为省思的题材,表明生命的最终意义如同十童女的比喻,必须出去迎接新郎(廿五1)。这新郎就是爱了教会,并为她舍弃了自己的耶稣(弗五25)。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是为社会创造很多物质财富吗?也许有人会这么认为。那么那些不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人,他们的生命还有意义吗?
有时候在想,当我病入膏肓的时候,靠着被子,望着窗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我想我会回忆自己的一生,那些哭过笑过的日子,即便是最艰难的时候,怎么也觉得是人生美好的回忆呢?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作家毕淑敏在一所高校做报告,有一个学生这样问她,毕淑敏回答说:“活着是没有意义的!”又说:“但你要为你的人生规定一个意义!”于是掌声雷动。这则报道我看了多遍,因为震动,所以思索。
人生的意义,真正的幸福,心灵的充盈和甘甜,在于敬爱、回归天主,相信耶稣,做天主的好儿女。努力地修德立功,为爱天主,为救自己和他人的灵魂。
教宗本笃十六世昨天5月11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了例行的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他在要理讲授中为来自世界各国的朝圣信友继续讲解于上周三开启的关于祈祷的主题。教宗强调,人因其宗教本性自然会寻找他的造物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惯赌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惯赌的家庭或惯赌的伙伴;一个充满爱心的青年背后,往往有一个正直热忱的父母或妻子;一位整天烦闷压抑的老人背后,往往有一个叛家逆子或自私小气的媳妇…
吴成才总主教首先介绍了新加坡的现况:「在该国350万的总人口中,基督徒约占两成,其中天主教徒占该国总人口的7%、占该国全体基督徒的37%。
苏格拉底云: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申辩》)。当今社会现实已经到了我们每个人必须审视我们生命的时候了。既然人是社会/关系性动物,我们就从法律,道德良心,和信仰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这几天在阅读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作者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