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姥爷少年的时候,社会环境混乱,神父很少,能请到神父做台弥撒的机会很是难得。就是在这样条件艰苦的环境下,每当听说哪里有神父,当时十几岁的姥爷就自动接下请神父的任务。
姥爷生于1928年,圣名若瑟,自幼丧父,与母亲、姐妹相依为命,虽受尽艰辛生活的磨难,但仍顺听主命,热心侍主。姥爷十几岁的时候,当时社会混乱,神父很少,能请到神父做弥撒的机会更是难得。
很庆幸,已经当了母亲的我姥姥姥爷还都健在。姥爷从小给我的印像就是很威严,很严厉,妈妈还有姨妈们也这样讲,她们在姥爷面前从来不敢造次。妈妈是老大,小时候肯定没少挨呲。我特喜欢听妈妈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
姥爷、姥姥是随着我母亲的出嫁而随迁到我们村的,之前生活在内蒙古中部察右中旗一个叫夏地的村庄。姥爷是地主成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家庭成员都承受了苦痛,也一直对各种运动忌惮。
回家后才琢磨出味道,原来是在我刚刚领洗时姥爷带我进堂天天念的,已经留在骨子里!
姥姥十八岁嫁给姥爷。姥爷家是兰州新城望族,家里有很多土地,还开烟坊。过去,兰州水烟闻名天下。姥爷尽管是长子,但木讷老实,不喜读书,与他能干的弟弟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饥饿逼迫姥爷带着全家离开河南华县,来到河北崇礼县西湾子,崇礼没有亲戚朋友,当他们偶然走进当地天主教堂时,好心的主教给他们安排了住处,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姥爷也有了养家糊口的工作。
就说姥姥和姥爷的婚姻吧!纯属门不当、户不对,姥爷当时可是纯粹的贫农,但因着姥爷忠厚善良,姥姥才甘受贫苦跟了姥爷。解放前姥姥常给别人缝衣、做鞋,为多挣些工钱,经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
过年的时候,姥姥、姥爷给我们每人分一份炒得香喷喷的花生、瓜子,还有甜甜的糖块,吃在嘴里香甜香甜的。过年那几天,是我们小孩子最幸福的几天。上小学的时侯,我就回到市里爸爸妈妈身边。
不久,姥爷又续娶了一未婚女子,生了四个孩子,加上之前的,一共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