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阅:若五1-16)教宗解释道:「这个人的内心瘫痪了。他在一个充满对手和竞争者的世界里感到失败。⋯⋯其他人都比他强健又迅速,他陷入了绝望。可是在那里,耶稣走出来仁慈地与他相遇,召叫他走出自我。
此前,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罗马雷比比亚监狱、罗马拉特朗圣若望大殿,以及罗马市中心圣母大殿,已经先后开启圣门。
他也去了圣若望罗通多朝圣,当时看到去泰尔莫利的标志。火焰重燃,他开始回忆并在脸书上寻找卡斯特罗塔家庭。找到了,当他询问有关焦尔杰塔神父的情况时,却没有很多的消息,然后手机就关机了。
教宗提到事件中的主角:匝加利亚和依撒伯尔,尤其是玛利亚和若瑟,他们焦急地期待天主的重大承诺和这一降生的奥迹。对奥迹的期待也牵动了第三千年代有信仰的人。
这帮助我们明确另一个认识,它同样至关重要,即凭着使徒热忱,教会宣讲的不是自己,而是一项恩宠、一份恩典,圣神正是天主的恩赐,如同耶稣向撒玛黎雅妇人所说的那样(参阅:若四10)。”
他开创了牧灵工作的丰功伟业,这是圣若望二十三世教宗在1959年春天批准能在威尼斯圣马尔谷大殿瞻仰他的遗骸时发出的赞誉。因此,我很喜欢你以严谨而又热情的态度编辑了这份关于庇护十世的研究。
若我们不想沦为换台文化的牺牲品,有时它也是一种死亡文化,我们就必须提高善於分辨的习惯,培养自己及训练分辨能力。教宗最後勉励修女们要活出福音的喜乐,因为今日世界需要这喜乐。
伯多禄宗徒在这封书信中叮嘱众位基督徒,说:「若有人询问你们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你们要时常准备答复。」
《教理》强调,最后审判的标准并非仅限于外在行为,而是取决于人是否真正活出了爱,正如圣十字若望所言:“在生命的尽头,我们将按照爱接受审判。”
……坚固信仰、向友爱开放、以怜悯亲近每个人教宗最后提到,他的前任圣若望保禄二世于1989年在这片土地上喜爱重复《圣咏》的一句话:“无数岛屿,也都要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