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受难随着礼仪的推进,场景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在感恩祭的圣道礼仪中,以多个声音唱出《马尔谷福音》记述的耶稣的苦难。透过福音作者的文字,基督遭受残酷对待的整个过程再次重现。
在弥撒中主教劝勉司铎们忠于职守,说到司铎应具有的“四个标记”,主教说:“司铎职务是天主特别的恩赐,神父们接受了天主的邀请,成为基督奥体的一部分,引领他人走信仰之路,成长之路。”
他鼓励教友们在生活中把圣三的和谐状态体现出来,在家庭中、工作单位中与亲友同事以爱心融合;勇于走出家门,走上社会,将福音这份美好的礼物与世人分享,带大家认识基督,回到耶稣基督中。
《礼仪宪章》(N7)说:“为完成如此大业,基督常与教会同在,尤其临在于弥撒圣祭中,他不但临在于司祭之身,而且特别临在于圣体形像之内。”
然而我想对基督教友表明:到底什么是偶像?什么才是我们心中难解的偶像情结?我认为,偶像是把不存在的事物作为心灵的寄托。
这新命令是基督教义的重要内容,相亲相爱成了基督徒的标记。耶稣在预言公审判的时候,只拿爱人或不爱人,来分别善恶,判定赏罚。
另一方面,他邀请每个基督信仰团体成为“在爱中更新的人类的酵母。”
要让他们明白福音的精神、信仰的真谛,懂得自己从何而来,由何而去,并通过施教者的言行,使其觉得找到了生命的依托和信仰的楷模,他们会深受鼓舞,最终达到坚信不疑,并能活出基督的形象。
若每天能将自己的痛苦偕同于基督献给天父,那就大大方方地接受我们生活中的折磨。那么,痛苦将成为我们生活中最有效的动力,更成为我们喜乐生活的源泉,因为借着它,我们得与亲近天主!
并且在宣讲时非常注重天主教信仰与中国文化的结合,让慕道者能从民族感情上对基督福音加以认同,同时也让公教信仰在一个更深广的空间被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