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若望福音第六章中有关生命之粮的伟大论说充分展示出这一论题的端底。它是从倾听耶稣讲道的那些饥饿的群众开始的,他不忍心遣发他们饿着肚子回去,就是说,我们为生活所需要的是“必需的食物”。
(若1:38)利玛窦对儒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认为儒家学说与基督宗教有着许多共同的价值观。根据儒家学说,人际关系中的五伦,需要以“仁”来尊重和培养,以保持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我想从启发教宗碧岳十二世撰写《被流放的家庭》宗座宪章(1952年8月1日)的圣家图像开始说起。
英国圣公会将于下周一6日起在西敏寺的教会圣堂开始举行主教会议大会。在所要讨论的议事日程中也包括英国圣公会将在2012年为女性祝圣主教除去障碍的程序。
然而,「我们也懂得辨认出其它援助和互助的形式」,「不忽略那引领众人通往天主及成圣的目标」。「就不同的经验进行交谈,谦虚地予以配合,却不引人瞩目;这种回应既适切,又完全符合福音教导,我们可以加以落实。」
各位弟兄姐妹:教会的教理告诉我们,弥撒(圣体圣事)是祭献天主的大礼。这次先给大家讲一下何谓祭献,即中国古人的所说的祭祀。一、何谓祭献?北京天坛,就是古代皇帝专门用来祭祀上天的地方。
为弘扬教会仁爱精神,让老人们过好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由胡庄堂区圣婴仁爱基基会组织,本堂史绪民神父,赵学成神父两位神父带队,利用重阳节和主日两天的时间,对堂区内的老人们进行走访慰问。
他在大马士革归化后,接受洗礼,充满圣神,不怕艰险,宁愿牺牲自己。
河北沧州(献县)教区圣望会的徐幻想、孙满足、杜连菊、李华芝4位修女先后在龙岗堂区服务。河北赵县教区德兰会的姚国萍、陈艳真、冯立红3位修女曾在公明堂区阶段性服务。
每逢主日,我们都要骑车到12里以外的大寨天主堂参与弥撒。不管家里有多忙,父亲也从不阻拦我们,甚至还总是鼓励我们说:“去吧!没事儿。”要是遇上刮风下雨,父亲还会开上机动三轮车送我们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