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司耶书亚是希伯来民族的精神领袖,带领百姓在圣殿原址立坛献祭,逐步恢复信仰与敬拜秩序。耶书亚的同名就叫耶稣,耶稣的希伯来音译也可叫耶书亚或约书亚。耶书亚之后大约500年,那位最完全的祭司耶稣来了。
一个立在祭台前,另一个远远站着,不敢举目向天。法利塞人用其姿态表现的是要吸引人注意,把自己看成是模范。采用这样的祈祷方式,但事实上他在祝贺自己,在他昙花一现的安全感中掩盖他的脆弱。
原本预计来回的山路加上背苦路需要二个小时,我们却走了一个多小时,背诵着苦路经文,默想着主耶稣救赎之路的艰难和我们普世罪人给他内心加增的备受煎熬的痛苦,默想着修筑山路是艰难的神父和教友们,我们真的不算什么.一颗颗悔改的心,一颗颗感恩的心伴着泪水
提起这事,赵江勤夫妇非常感恩。2009年得病时,医生说他最长只有半年的时间了,然而直到2015年的今天他依然幸福地活着。
在弥撒中,辅祭的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认真的神态,标准的动作,都深深感染了我们。同大多数农村教会的情况一样,由于年轻教友外出务工,南寨村参与弥撒的教友大多是留守家中的老人,妇女和孩子。
由于有着良好的信仰基础和传承,村堂口的管理体系非常完善,分为五大部门:后勤、接待部,主要负责财产保管、神父生活、客人住宿;礼仪部,负责布置祭台、领经、唱经、读经、辅祭等;牧灵部,负责福传、教友培训、写板报等
事实上,前一夜,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十点过几分,教宗从大殿祭衣室出发,随着礼仪游行行列走向大殿中央祭台时,突然有一名二十五岁的女性跳越栏栅,冲过安全人员阻挡,扑向教宗,把教宗拉倒在地,列队参与弥撒共祭的枢机主教中的一位
接着,信友们走进圣母广场大殿,下午5点左右,是每天例行的下午的弥撒,我们朝圣团的三位神父和二位外国神父共祭,弥撒前,在一位修士的指导下,有一层楼高的巨大管风琴凑起美妙动听的圣歌,太好听了,可以讲,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好听的声音
这位圣子为了奉献自己作为赎罪祭,生于女人。这位女人,童贞玛利亚,预先获得她的圣子为了救赎人类而死亡所带来的恩典,在受孕之初便没有受到罪恶的污染。
大殿正中的祭台上,虽是众人熟知的十字圣架上悬空的耶稣基督的雕塑,但这种为救世人而舍身的壮烈悲剧气氛,每次都使人心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