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他在罗马圣伯多禄的墓旁祈祷时,突然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勾画了新的传教方案:就是非洲重生的计划,主要是通过培育非洲本土神职人员,在欧洲的天主教环境下,教育非洲的青年男女,发挥他们无限的潜力和天赋
经过多月来的祈祷和反省后,我现从教会学角度就中梵交谈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俾大家能多为中梵交谈祈祷。
牧灵研究院的故事和信息,过去是通过爱尔兰的修会团体、德国的咖啡馆、澳大利亚的教会山,以及曼谷的酒吧来传递的,而今天却通过脸书和谷歌进行传播。
我请求各位听众为我祈祷,为这座电台祈祷,为主教、总教区祈祷,好使我们能在祈祷中联合一起,为更有人性的文化、更加丰富的价值观工作。我们不要将任何人排除在外。
在法利塞人与税吏祈祷的比喻里也有这样的三个段落:一、两个人走进圣殿祈祷。一个是法利塞人,另一个是税吏。二、法利塞人祈祷时,态度骄傲;税吏则谦虚。三、天主只俯听谦虚的税吏的祈祷。
教堂是用来敬拜天主的地方,常进堂祈祷、敬拜,离天堂还远吗?不一定。当年常到会堂祈祷的那些经师和法利塞人就常常被耶稣指责:祸哉,你们法利塞人。因为他们在会堂里爱坐上座,在街市上爱让别人给他们致敬。
我对此表示悲痛与担忧,邀请众人为亡者、他们的家属、那座监狱的所有服刑人和工作人员祈祷。我再次呼吁,监狱应是再次教育及重新融入社会的场所,服刑人的生活条件必须合乎人道。
在弥撒讲道中,师院长鼓励修士们好好学习,善用时间,在每日的平凡中活出一份特别的使命;院长特别嘱托修士们要好好祈祷,常常与主同在。
河内总主教区总主教吴光杰蒙席邀请教友们虔诚接纳四旬期这一恩宠时刻,“在家庭内做到宽恕与和解”;修复建立名副其实的,奠定在相互尊重、爱基础上的关系;创造和谐;本着谦逊的态度在祈祷和悔改中善度四旬期。
然而,“如果司铎不是祈祷的人也就无法成为天主的人。正如教宗教导我们的——‘做司铎意味着做祈祷的人’”。“祈祷、学习和使徒激情:是司铎成圣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