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和祖母度过的第一个圣诞。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我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般穿过城镇,去找我的祖母。因为我的姐姐对我说:“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这句话对我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我兴奋地问妈妈:“妈妈,我一定早早地睡着,不偷偷地睁开眼睛,圣诞老爷爷会不会嫌爸爸的袜子太臭?”妈妈笑着说:“不会的,乖,快睡吧。”
我的姥姥孙二秀,1896年生于太原沙沟村的一个富豪之家,自幼虔诚事主。她胸襟豁达、开朗直率,从不与人计较是非。妙龄之时,突破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竟选择了她家的长工张根贵为夫。
十字架上的受难在死亡中结束。死亡让位给复活。十字架的奥秘里信与无信是自由的。存在规划着日子,人们满足于跟从习惯。但越过和上帝之间的严寒,四月献上绿的祭品和明净的色彩让人感觉上帝的存在而不仅是聆听。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第一次看到含义如此隽永而富有诗意的句子,我即被深深地打动。上苍造物,何等超绝,在赋予生命的同时,也赋予了一棵宽恕包容之心,就像那紫罗兰,从不拿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
为增加北京各堂区青年教友间的凝聚力,对市区堂口的历史、建筑等增进了解,堂区组织了青年教友徒步朝圣活动,意在加强身体锻炼,践行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理念,行走总里程13.8公里。
这时,有一位妇人,两鬓染霜,无情岁月的风霜利剑在脸上刻划出密密皱纹,但不失慈祥和善的气质。她推着一辆轮椅慢慢地走着,轮椅上坐着她的丈夫,虽有残疾行动不便,却也红光满面显出一副知足常乐的样子。
安雷村全村有90多位教友,她是较年轻的一个,圣名叫玛利亚。认识她是在一次主日的弥撒时,她带着一双儿女也来参与弥撒,站在最前面的地方。我观察到,他们的装束非常不整,衣服褴褛,还脏。
那是1989年的事了,具体日子已记不太清。只记得那时已是深秋,下午6点刚过,四周被大山笼罩的西湾子已是模糊一片,处于县城中心的小堂(大堂还未落实)内的灯突然亮起来———晚弥撒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