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圣座与中国:“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可能性”
2021-03-30

这位梵蒂冈高级外交官认识到,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拥有与相对应的政府架构,“圣座只是与这个架构中的一小部分人有联系”。因此,“很难明白哪些是他们给北京方面带来的影响。”

教宗寄语青年:天主对你们有所期盼
2021-04-09

从那天起,他全然献身于上主,成了圣方济各的一名亲密伙伴,见证了信德美。

《藏匿的美》系列启动:米开朗基罗的“老师”
2021-04-22

米开朗基罗触碰这尊大理石塑像,与建立起身体与心灵的关系。因此,米开朗基罗被称为「《躯干》塑像的学生」。西斯汀圣堂的画作风格印证了这一点。

马克思枢机公布他向教宗提出的辞呈
2021-06-07

因此,他提出辞呈,以作为「表达他愿意负起责任的机会」,也作为「教会重新开始、再次出发的个人记号」。枢机写道:「我渴望展现出这并非在第一线的任务、而是福音的使命。这也属于牧灵关怀的一部分」。

六月,让我们特别敬礼耶稣圣心
2021-06-11

梵二新编的弥撒经文强调的是:基督在其洞开的圣心图像下,所表现的无限慈爱,以及所赐下的丰富恩宠。因此本节日敬礼的对象是富有无限爱心的基督。了解耶稣之大爱后而能以爱还爱,是最好的补赎方式。

教宗方济各:疫情过后,需要以新的眼光看待现实
2021-07-20

答:新现实主义不是简单地回归到亲历记录的纪录片中的现实中,新现实主义不是从远处观看,而是一种接近现实的观看,它触及现实并与联系起来。问:新现实主义视野最重要品质的指示为何?

圣座礼仪及圣事部回答有关举行旧礼弥撒的问题
2021-12-21

(原载:梵蒂冈新闻网)相关链接:教宗方济各以自动手谕发出《传统的守护者》宗座牧函

信仰分享(十九):面对空虚的勇气
2022-04-16

复活节的喜乐并非一个“要已把一切弄清楚”的欣喜若狂庆祝。痛苦、不公义、悲伤、暴力、怀疑等,这些即使被耶稣的复活受到光照与启发,依然会在人生路上伴随着,每个人也需要时间去处理这一切。

信仰分享(二十二):牧养及教育的秘密喜悦
2022-05-07

领养是一个透过‘接受’来治愈‘失去痛’的生活故事。但需要接受这痛苦不会完全消失。领养是父母与子女共同背负同一的十字架,并透过拥抱这个十字架、视它为子女生活的一部分,来减轻痛苦。

信仰分享(二十六):“圣神,请祢在我内嘘气!”呼吸的灵修
2022-06-05

吁,圣神,引领我心,以致我只爱圣洁物。吁,圣神,坚强我心,以致保卫圣洁。吁,圣神,保卫我,以使我永远圣洁。”在圣神内,“成圣”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与理念,而是每个人均能实现的具体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