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西门堂的三个老年人班分别上台大合唱。特别是善导之母班,一开口便惊艳全场,一首《是你救赎了我》,让台下鸦雀无声。
教宗解释说,耶稣在受难前夕,以饼和酒的形式将自己的体和血献给天父,把自己的体和血赐予门徒们作为食粮,并叮嘱他们要永远纪念祂的祭献。
在福音的叙述中谈到跟随耶稣的群众来到空旷、远离村庄的地方,而且天也快黑了,门徒们却要求遣散他们。耶稣命门徒们给他们吃的东西。教宗说,门徒们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全然不同:每个人只想自己,要将群众遣散。
在祂的公开生活中,耶稣与祂的门徒一起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传道。有一天,一些母亲走近祂,把她们的孩子交给祂祝福;但门徒责备祂。
耶稣在当天的福音中谈到引人跌倒的事,向门徒讲解自己的看法时,未采用任何比较委婉的方式,而更倾向于用一幅刺耳的图像作出解释。
他们「寻求妥协折衷的途径」,打算恐吓耶稣的门徒,让门徒就此闭嘴。这是一颗封闭、坚硬又腐败的心。教宗说:「这是一种悲剧:圣神的力量彰显在这宣讲的胆量上,却进不了腐败的心。
教宗继续以基督徒的希望为主题的要离讲授,透过厄玛乌门徒与耶稣的相遇,指出天主始终与我们同行,即使在最糟糕的时刻。耶稣与厄玛乌门徒的相遇非常短暂,却完全注定了教会的命运。
在耶稣升天后,天主的母亲与门徒们聚在一起并非仅是一项历史记载,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圣母同门徒们分享了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在祈祷中对耶稣怀有的生动记忆。
耶稣在升天前就曾嘱咐门徒说:“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玛28:19)为让门徒能正确的把福音传开,耶稣“启发他们的意识,叫他们懂得圣经”。
D是Disciple,即门徒。要成为耶稣的门徒,便听祂的吩咐。当天的福音(参阅玛八18)耶稣正吩咐门徒到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