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者耿永顺写到:我个人认为,更合理的解释是,在唐朝某年的圣枝主日,某景教神父在讲道,其中有三位中国女信徒,穿着当时的服装,在洗耳恭听这位神父的精彩讲道。这个场景被永久性保留下来。
罗马圣母大殿,日后长眠之地这次访谈在墨西哥敬爱的瓜达卢佩圣母庆日当天进行。教宗在访谈中重申对圣母的热切孝爱之情,为此他选择将来要长眠在罗马圣母大殿。相较于历任教宗而言,这是个历史性的创新。
因此在老一辈教友的心目中,常会把恭敬天主和自己所得的益处联系起来,而把恭敬天主当作救灵魂的前提条件看待,这有点本末倒置的功利思想,致使一些人误以为恭敬天主,就是为了让自己灵魂得救,获得更大更多的利益,甚至是现世的
1968年的冬天,天特别冷,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王平安在街上看见了一个盲人在乞讨,盲人衣不蔽体地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于是王平安就动了怜悯的心,把离开家之前母亲给他做的新棉袄脱下来给盲人穿上。
1642年,潘国光神父为天神会员编撰《天神会课》,这是一部中文儿童要理问答,体裁通常是很短的问题和解答。
她父亲名叫沈桂芳,母亲在她三岁时就蒙主召回,这一不幸没有影响她的成长:她的父亲非常爱她,为让她能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就让她跟着她的伯父和伯母去了武汉。伯父当时做桐油生意,生活很宽裕。
因此在老一辈教友的心目中,常会把恭敬天主和自己所得的益处联系起来,而把“恭敬天主”当作“救灵魂”的前提条件看待,这似乎有点“本末倒置”的功利思想,致使一些人误以为恭敬天主,就是为了让自己“灵魂得救”,获得更大更多的利益
的确,直到主再来,你们每次吃这饼,喝这杯,你们就是宣告主的死亡。(格前11:26)从初期基督徒时代起,教会就承认基督在感恩祭(圣体)内真实地临在。
我说:我感恩也是痛苦的感恩,主会悦纳吗?但我竟然忘记了,主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那一位!记得在康复医院时,陈志江神父堂区的一位台湾教友经常来探望我,为我祈祷,还送给了我一本《新约圣经》。
到那之后,当听到了讲师一节一节的讲论圣经启示以及一句一句的分析主的大爱时,不知怎么,句句话都刺痛了我浮躁的心灵。“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