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明会士来说,典范性的问题越发敏锐,因现已在全球有四千三百位发愿会士的道明会,拥有八百位修生和二百位初学修女,以及许多望会者。
“不妄望、不失望是基督信徒最好的信仰体现,相信也是小耶稣所喜悦的。”
因此,格言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基督徒的望德,另一方面也激发与非基督徒环境的广泛共鸣,将「希望」这个动词与「共同」这个副词相连结,「强调圣座与蒙古双边合作的重要性」。
“那个早晨,他如往常一样,先去望了弥撒,然后走到大街上为一名患者送去医药。但在过马路时被一辆汽车撞倒;他被送到医院,临终前口中呼求圣母玛利亚。
大姐是教友世家,在家庭的熏陶下,养成了她坚定的信德,诚恳的望德,真挚的爱德,使她把主的慈爱转化成她对周围人的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爱。
在困难与逆境中,忍耐和坚持是希望的重要组成部分,禧年的主题“望德不让人蒙羞”(罗5.5),引用圣保禄宗徒的话,强调希望是圣神赐予的果实之一。
他的圣召于1975年至1978年在戈佐岛大修院期间开始成形,随后在马耳他慈幼会学校望会,然后在爱尔兰都柏林做初学。1980年9月8日,他在爱尔兰梅努斯宣发圣愿,成为鲍思高慈幼会会士。
怀着这份愿景,“我们必将更好地明白‘望德不叫人蒙羞’的意义,‘因为天主的爱,藉着所赐与我们的圣神,已倾注在我们心中了’(参阅:罗五5)”。教宗重申:“我们的希望就是耶稣。”
董良善的名,嵌在良善如光的箴言里,那是信仰浇灌出良善的花,开在奉献的枝桠间;潘梁的肩,扛起了十年磨砺的重量,这栋梁的份量,藏着多少日夜的期盼与惦念;刘恩波抬头眸望,眸里漾着恩宠的波澜,从默默耕耘的日夜,
利玛窦志愿者是让教会青年实现奉献梦想的地方,你若愿意用爱书写青春,让短暂的生命在青春年华里色彩斑斓,欢迎加入我们!当年利玛窦历尽艰辛把信仰带给中国,如今利玛窦志愿者秉承他当年的精神把爱火分撒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