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八年(1858年),第一任主教董若翰(法国籍)来正定传教,见隆兴寺西侧皇帝行宫幽静可爱,欲建为教堂,即返京备文向清廷租借,竟蒙御批赏赐。从此,皇帝行宫即成为天主教堂。
由于当时尚处清廷禁教时期,所以一切教务和信仰活动都趋于秘密进行状态,但因海门地区成为陆地时间不足百年,大多区域都处于半原始的农耕社会,所以传教活动较顺利,教友人数也发展迅速。
周立是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专业的大四学生,大一时曾在校园遇到传教的基督徒,那时不信,太虚了,后来遇到了一些事,就逐渐改变了想法,通过耶稣基督可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说到速度,他说:据了解耶稣教传教速度比天主教快的多,人家把主要精力和财力用在福传上,如:他们免费向社会大量赠送圣书和各种资料,每一个基督徒都手拿圣经,出去传教;而天主教把主要精力财力用在内部事务和建堂上
他创立的“融合年”项目,为修道生深入探索自身及传教圣召提供了绝佳机会。翁德光神父钟爱的大肚弥乐佛从1993年至2013年,翁德光神父负责“中国修院的师资培训计划”(意译“中国教师和陶成者项目”)。
有关外国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事宜,在以往国内外学者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里,对外国传教士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和评价倾向。
汤枢机说,一九九七年回归前,教会内有人担心回归后海外传教士能否自由来港,可幸至今他们仍可自由工作,亦有不少人继续申请来港传教。香港仍然是个年轻的教会。
圣家献女传教修会廖金常修女在刚出版的《一心通讯》中撰文指出,从九零年代起,神父修女人数逐步递减,当初开疆辟土的长辈日益凋零,加上圣召断层,各修会人数普遍减少;但是天主对这块土地的厚爱不减,从二零零零年以后
是天父经由圣神赏赐教会的一个礼物……每一时代不论男女,总有人听从天父的召唤和圣神的推动,选择这条特有的追随基督之路,为的是以不二之心忠于他……借着圣神所赋予他们在灵修和传教生活上的各种神恩
各地教会通过各类庆祝活动,积极宣传奉献生活的意义,组织教友去特别与传教有关的和殉道者作出见证的地方朝圣,缅怀先贤,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