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失父之痛”最迷茫无援的时候,天主赐给了我一位可亲可爱可敬的义父。 那是1998年4月,我随上海四十多个教友组团去杭州朝圣,受到热烈欢迎。
不幸的是礼仪之争等事件,令中国皇帝感到厌烦,终至惹起官方的迫害,只有在北京宫廷供职的耶稣会才学之士得以幸免。以上是十六世纪末年到十七世纪间天主教在中国初步传教的大致情形。
就如我们每天在晨祷中所诵念的:伏望吾主,我等功行,宠照先之,辅翼前进,使我凡诸祷者行者,常自主启,又赖主讫,为我等主基利斯督,亚孟。
“使之充满福音的圆满,即耶稣对穷人特别的关爱”。目的目的是为了纪念那些最卑微和最有需要的人,强调基督对穷人特别关爱,教会也应当特别关注社会边缘弱势群体,因为“慈悲是天主的面容”。
他爱所有的受造物,称太阳为“兄弟”,月亮为“姊妹”,甚至能与凶猛的狼对话,使之与村民和睦相处。他对待麻风病人的温柔,以及他选择贫穷来效法基督,都源于他对天主无限的爱。
两千年前的一位犹太女子玛利亚也喜乐地欢呼: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神欢跃于天主、我的救主。因为她蒙天主召选,充满圣宠,要作为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基督的母亲,她喜乐地欢呼赞颂!
第二个简短的祷告是,愿童贞女玛利亚以她的孩子耶稣祝福你;我也以圣父,圣子,圣灵(圣神)的名为你祝福。第三个祷告最短,来吧,圣灵(Come,HolySpirit,圣神)。
厄玛奴耳这个名字虽然在圣经上只出现了几次,但「我(天主)与你同在」这句话,却多次成了人们的鼓励和安慰(参看咏23:4):梅瑟(出3:12),若苏厄(苏1:5),基德红(民6:12-13),耶肋米亚(耶1:8),玛利亚
怀念我们在意大利玛利亚雪地大教堂里和中国的孙神父、张神父、于修女一起参与欧洲朝圣的最后一次弥撒。
圣母升天节庆祝的主题是:最完美的基督徒、满被圣宠者童贞荣福玛利亚,因完全承行主旨,获享圆满的救恩,灵魂肉身同升天堂。不岂正是对每个盼望得救的灵魂最好的鼓励与安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