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与乐都在取舍间交替进行着,进入耶稣的圣心,那里没有取舍没有苦乐,一切的发生都是从清凉至善开始到圆满结束。堂里一小时的默观结束了,我慢慢睁开了眼睛,双手搓热捂了捂面颊,缓缓起身向耶稣行了一个告别礼!
它跟你许诺一切,却害你赤身露体。耶稣最後也在十字架上赤身露体,但祂这麽做是为了服从天父,那是另一条路。化身为蛇的魔鬼很狡猾:我们不能跟魔鬼对话。
我们的救主耶稣教导我们要爱一切人,特别要关爱穷人,治愈病患,照顾弱势,帮助那些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不安身的人,耶稣还说穷人是他的化身(参玛25:31-46)。
世界的封闭不允许耶稣成为和平的君王,但是按照先知的预言,一切都将因着祂的来临而结出圆满的果实。因此,默西亚成了被毁灭的那一位。祂的生命牺牲成了死亡的祭献。
於是我们就能明白,我们为弟兄所能做的一切,无非是回应天主继续不断为我们所做的。我们众人都有过未能全心全意遵守爱的诫命的经历,但这也是一份恩宠,因为它让我们懂得单靠自己是无法真正去爱的。
因此,祈祷是避免一切生硬态度的首要保障,这种态度只判断罪人,而非针对罪,因此毫无益处。司铎在祈祷中必须为受伤的心灵祈求恩典,理解他人的创伤并用慈悲的油予以医治。
在侨居上海的海外人士中,有时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外在的一些表面现象比内在的本质重要,过于看重别人对我们的评论与看法,或者想尽一切方法使我们优化到一种极致,但总是停留在外表看起来优化的状态,而很少加强灵魂上的修炼
它自以为完整无缺,彷佛一切都说完了、做好了。挑战帮助我们避免我们的信德沦为意识型态。」在多元文化方面,教宗勉励众人切莫害怕差异。教会是至一的,而且具备「多种形式」;这是「教会的富饶」。
这普世,有你,有他,也有我;有天空,有大地,有海洋,有他曾亲手创造的一切。想想看,宇宙间,哪里还有比这十字架更大的荣耀?当年康熙帝有十架颂诗云: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教宗解释说,宽恕的圣神促使我们拒绝其它的路,例如:仓促评判他人的道路;把一切拒之门外的死胡同;只会批评他人的单行道。相反地,圣神勉励我们走上施予宽恕和接受宽恕的双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