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天主终于给了我一个答复,耶稣在最后的晚餐厅中不仅建立了圣体圣事来养育我们的灵魂,他还给宗徒们洗了脚,这是告诉我们要彼此服务,此时我得到了一个启示:一个好的牧人,不仅是行圣事照顾好教友们的灵魂,也要顾及到他们肉身方面的需要
为一位基督徒来说,公共祈祷参与圣事是必须的,因为这是输送天主恩宠的渠道,大家能充分感受共融合一,激励每位基督徒去生活信仰,实践福音。
1928年10月2日,当他在做退省时,清楚地看见天主要他做的事——创立主业团,为信友开辟一条在日常工作及履行基督徒普通职务中追求圣德的道路。
人类是那麽地忙着自己的事,为了那些事他们苛刻地要求占有整个空间和所有的时间,以致再也留不出什麽可以给别人,给贫穷的人,给天主。人越是变得富有,越是以自己来充满自己,别人越是无法进入他的世界。
这种事古往今来都一样,人世间是无奇不有。再者,著名的诗人李白也曾赋诗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事实上,唯有我们的功劳和罪过留在天主台前,其余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在那里,我遇到一位神父,他激起我很大的信心,我觉得自己需要在和好圣事中开放我的心。那次经验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发现当我们愿意谦卑又毫无保留的开放我们的内心时,就能以很具体的方式默观天主的慈悲。
你们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钱财”(玛6:24)。在事奉天主时,耶稣要求我们必须“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上主”(谷12:30)。
这次学习中,老师讲到:“我们要像基督一样地去宽恕所有仇人,无论什么样的事,否则不配是基督的门徒。”听到这句话时,内心充满了一种无形的力量,立时萌生了一种想法——对方赔多少钱都无所谓。
用当地基督徒的语言并尊重他们的仪式来开展牧灵工作的观念也逐渐确立:“由于在许多地方,信仰相同但习俗和礼仪不同的不同语言的人群混杂在同一个城市和教区,我们严令这些城市或教区的主教提供适当的方式,以便根据不同的礼仪和习惯用语庆祝圣事,
往往年轻的时候,很少会有时间与岁月的紧迫感,总觉得将来是遥远的事,似乎还有大把大把的光阴可以任意挥霍,所以,不太注意自己的人生终结之日。随着年龄增长,经验到死亡的实例越来越多,便会想到自己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