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庇护十一世在1929年12月接见耶稣会索特拉高公学朝觐团时,曾就教会教育权发表特别演说,其中提到:教育使命首先归于天主教会,其次是家庭,而国家仅居第三位。
与此同时,我们也该和圣保禄宗徒一起说,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我现今在肉身内生活,是生活在对天主子的信仰内;他爱了我,且为我舍弃了自己(迦2:20)。
于是星夜赶路,不料途中经过一处山岭,在丛林中忽然遇见一只猛虎,由于他一片赤子之心,遭遇这种情景时,一些也不惊慌,他很镇静的对天祈祷说:“我因父亲害病,急欲回家伺候,愿上天保佑,老虎怜悯,不要阻挡我回家的去路
因为快到晚上,天已垂暮了」(路二四:29)。他们坐下来吃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了,擘开,递给他们。那时,他们的眼睛开了,这才认出祂来。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曾说: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痛苦迫使人回归本源。
拿先斯的贵格利(天主教译作:纳齐盎的圣额我略,编者按335—395)认为:“灵魂就是天主的生气,由属天的实体与最低级的泥土混合而成。”
据说,在二战期间当德国和意大利发生战争时,瑞士人很担心德国兵趁机侵略瑞士,因而他们恳求尼阁老圣人转求天主使他们能免于战火,结果很多瑞士人都看到在天空出现了一只大手,阻碍了德国军队的入侵,使瑞士免受战乱的侵扰
正如我多次强调,能够解开心锁的,只有谦卑、耐心与恒久的对话,这正是自天上来的道。 虽然天主贵为宇宙的主宰,他并没有使用暴力向人类推行自己的计划。
我们都知道,圣经是由人在圣神的感动下所著,同样的,圣像的绘制如果缺少与圣神的合作,那么这圣像也就失去了属天的价值,只是人手中的作品而已。因此,在教会的传统中敬绘圣像画又称写圣像画。
在希伯来诗歌作品中,对偶是用来表达反复、平衡及推进的一种文学手法,比如:在圣咏第19首中,我们读到:“高天陈述天主的光荣,穹苍宣扬祂手中的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