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的旨意要求我们:人活在世上就要相敬相爱,甚至要宽恕那些得罪我们的人,要乐于奉献,努力做到“爱天主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扪心省察,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时会表现得很软弱:想去关心别人,又怕说我别有用心;想去周济人
教宗特别谈到“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教会还是成立不久的教会,我请你们牢记是上主让你们做地上的盐和世上的光、蒙召到天涯海角去传播外邦人的光明——基督。向外邦人传教应成为他们牧灵计划的首要任务”。
(若15:13)他无时无刻都在眷顾着我们,与我们同在,世上的朋友常是离弃我们,就是极少数忠实的朋友,当我们处于患难中,他们也是爱莫能助。但我们的恩友耶稣基督,时时都助佑着我们,赐恩典给我们。
所以希望我们能够在世上多做补赎,将来在炼狱里少受这种苦。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在炼灵月里多为炼狱灵魂祈祷、做补赎、得大赦。4、在炼灵月里,为奉献给已亡的亲友恩人,我们该做些什么?
因为人是不完善的,有很多的缺点和瑕疵,人在世上无论怎么做,怎么努力总还是有瑕疵的,到最终的时候有一部分人的罪罚还未赦免,补赎还没做完,所以天主完全的救恩,再次给他们机会。
难怪有人说,世上最富有的人恰恰是最孤独的人,家居陋室朋友众多,远比独居深宫的日子更美好。
教宗指出,这一认同也意味着像耶稣那样生活,贫穷、被轻视、痛苦,正如她自己所说,经由世上的贫穷,灵魂才能找到永恒的富饶;经由被轻视和羞愧才能获享最高的荣誉和最大的光荣;作些发了痛悔的小补赎才会拥有永恒的天主
我们拥有的世上财物派不上用场,只是会消失的灰烬,我们在家庭、工作、教会和世界上奉献的爱则将使我们得救,且永远存留。”此外,领受圣灰也提醒我们另一个相反的旅程,就是“从生命走向灰烬”的旅程。
那名父亲体会到,儿子的目光蕴藏着一股迫切的呼求:“爸爸,藉着你的榜样向我保证,我来到这个世上是有价值的。藉着人生观与行动,让我知道我的生命具有最基本的善。”
枢机回到耶稣给门徒们洗脚的叙述,帮助在场者了解耶稣是在什么光景下完成这项举动和祂的心情:“祂既然爱了世上属于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若十三1)。因此,服务“不是一个美德,却源自美德,首先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