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篇文章,我们便聊起来,他问我: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说:我是天主教的修女,做慈善工作,特别是照顾社会上的一些麻风病人和孤寡老人。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特别需要帮助。他又问:你有固定工资吗?
为了福音的传播,为了教会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将它演变为《责任—荣誉—教会》。我们教友,尤其是教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把福传和教会的发展当作自己的天职和使命,视教会的停滞不前为严重的失职,自我加压。
对于前面所讲的四个问题在神学上的评价,我们采取相当积极的态度。现在我将有关教会的训导文章摘要报告,以作为结束圣神同祷运动的评论。
我深深地相信最贫穷者的生命是恩宠的供给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能提高他们提供恩宠的各种可能性,人们不该忘记这些家庭即使因种种匮乏而受苦,却不停地互助,充满对他人的温情,我们不应该停止这项追寻,追寻这些谦卑的举动
朋友们,世上母亲能为儿女做的,我们天上母亲更能为我们做,她的宽容、她的仁慈、她的爱虽然我们不完全明了,但无论我们的罪有多重,总会有双诚挚慈爱的手为我们伸张着,那就是天上母亲的手。所以我们要珍惜呀!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吵吵打打中生活。我们的房子很大,装修得也很漂亮,可是我在这个家里根本感觉不到一点儿温暖,体会不到一点儿爱。我很孤独,很寂寞。我需要友情,需要爱,但我却没有。
我仅有的一个最亲,最爱我的姐姐饱受病痛折磨十二年后,离我们而去了,年仅四十岁。在她短暂、艰难而又平凡的一生中,充满了对上主无限依赖和满腔的炽爱之情。
一直到我们现在都已年届望九高龄,仍相依为伴。这一切,在今天和睦共处的晚景中回忆起来,不都是上主赐给的幸福吗?一般人都认为财富是带来幸福的重要条件,有了钱就能有一切,就能办一切。
那天,我们把慕道人员集中在一位新教友家中,苦口婆心地讲了两个多小时的教理。讲毕,我问张来喜:“你第一次听课,听了以后有何感想?”他直言不讳地回答:“我听不懂,也不感兴趣。”他还表示他不再听讲了。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强调,耶稣爱的逻辑打乱了我们衡量大小的尺度和追求权力的逻辑。主日福音叙述门徒们彼此争论他们当中谁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