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若瑟,这位基督降生事件中的重要人物,圣经称他为义人,因为在他的生活里,有诸多的疑问和不解,但他只凭着义人的信德,只照着神秘之音去做,成为救恩史中天主得心应手的工具。
那么,人如何才能拥抱幸福,获享快乐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紧握快乐的钥匙。 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本来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管理。
耶稣在福音中揭露了经师和法利塞人的虚伪面具,勉励门徒和群众只遵从他们的教导,不要学他们的所作所为。教宗说:主耶稣教导我们做事之道。
作家冯骥才在他的随笔《东方与西方》中说,在很多西方国家,海鸥、鸽子、麻雀甚至松鼠等小动物是不怕人的,在热闹的城市中,它们时不时会飞落或爬到人身上与人套近乎;而人们似乎并不讨厌,反而会将特意带着的面包屑、
因为这些人忘记了什麽是牧人。他们是宗教知识分子,他们有权威,用自己的理智所制定的伦理来诠释子民的要理,而不是藉着天主的启示教宗说:谦卑的子民被这些人遗弃和打击。今天,这些事也在教会内发生。
教宗表示,说一个人未受割损就等於说他是外邦人。为此,教宗请众人省思各种不明白天主圣言的表达方式。例如,耶稣称厄玛乌门徒为无知的人,这种表达方式虽不是赞美,却不像斯德望说的那样强硬。
相反地,圣职人员、法学士、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却脱离子民,不断训斥他们。他们不是善牧,不关心子民,只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他们也许更关心的是每当履行了宗教职务後,去看看有多少献仪,但他们不接近人。
这些人真厉害!腐败之人一旦成了团伙,势力便会大增,甚至会采取黑手党的手段。这不是童话,不是我们应该从古代历史书中寻找的故事,而是我们每天可以在报纸上读到的事。
这之所以可能,因为天主的爱不是一种泛泛抽象的原理,而是圣神在人内心深处通传的有位格和具体的根源。
生命不可被视为纯粹的拥有或个人私产,在医学和生物技术成就面前尤其如此,这些成就能诱使人屈从于对‘生命树’的操纵(参阅:创三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