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人对天主和教会的理解受时代局限,出现了一些偏差,其中就有关于审判的偏差。那个时代的人想象的公审判,几乎完全是按照当时欧洲审判人的模式来的,把犯人押上法庭,接受审判。有功受赏,有罪受罚。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人类的科技和思想都在不断地进步,信仰的方式也需要不断更新,要与时俱进,但根是不会变的,源自白冷城的天主子的出发地永远是每个天主教徒的根。灵魂归向何处,心也就归向何处。
保禄书信说明:亚巴郎相信天主叫死者复活,叫那不存在的成为存在的(罗四17);并且明确表示:他明知自己的身体已经衰老,撒辣的胎也已绝孕;但他的信心却没有衰弱(19节)。这是我们蒙召也应活出的经验。
夏天的夜显得格外短,都快七点了,天依然亮着,听着楼下的吵闹声,想是孩子们要回康复站休息了。
无论是圣职人员,还是平信徒或修会会士,基督的众门徒都肩负使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代都要在万民当中做光做盐,做酵母,好使众人看见他们的善行,光荣在天之父。难道在中国的教会的使命能有所不同吗?
人虽然因受暴力和强权会呼吁和哀鸣,可你却没发现天主使我们比走兽更聪明,比飞鸟更有智慧。后来天主借云雾雨露养育大地,从闪电雷声暴雨中启示他的威严,世间万物的繁衍生息无一不显现出他的全能和智慧。
我若上升于高天,你已在那里,我若下降于阴府,你也在那里。我若飞往日出的东方,我若住在海洋的西方,你的双手仍在那里引导着我,你的右手还在那里扶持着我”(咏139:5-11)。那么,又有谁能远离天主呢?
我本来想弥撒后,和她说说话,弥撒完了,等我出堂后,却没有找到她……但我没有想到,她竟这样快,在我们大家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得病,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也许她真的不愿意给儿女们添麻烦,就这样匆匆地撒手尘寰,奔赴天家了
她说:“我们的生活与圣体中的耶稣永不分离,信仰与爱德都来自圣体中的耶稣,这才使我们在穷人身上看到基督的爱。”
祂的力量不是别的,仅是一股信赖我们的爱”。教宗又说:“贤士们带给耶稣圣婴的礼物,黄金、乳香和没药,不是为了济助圣家日常生活的基本急需,而在表明一个合理的行动,也就是服从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