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信仰是生命,是爱与爱的交流,是心与心的相印,是人灵性的转变,那就让我们想办法把这生命传递给望教者,而不是“教育”给望教者。
用心去聆听:一旦我用双耳聆听了答覆後,我的心也开了,於是伸出手来继续对话。若你们不对话,不彼此聆听,那麽部族意识便总会存在,如同侵蚀社会的蛀虫。教宗以现实生活为例,强调贪污者不会活得平安。
内心顽固忤逆的人民……从不反心自省。
假想:如果琼落榜后,家人们关心理解琼,安慰她那颗受伤的心,也许她会选择复读,第二年再参加高考。即便她不复读,也可以找个合适的工作,而不是带着满腔的气愤,孤身在工地当小工、给人家当保姆、拣烂砖换早点。
与朋友分享,我们会感觉很好;与天主分享,他不仅安慰我们的心,舒解我们的压力,即使那些在我们祈祷中求天主纪念的人,他也抚慰他们的心,并用天主的大能软化人心,顺着天主的旨意而生活。
在主内常怀感谢的心,在主内我心喜悦。信赖他就不用害怕。在他内欢欣,他将来临。在他内欢欣,他将来临。伴随着优美的旋律,送走我的君王、我的朋友、我的仆人,开始新的一天。彼此的守候,使我们都不孤单。
聆听:青年们渴望得到具有同理心的聆听,确实能在他们所在的地方感受到与他们分享日常生活。他们渴望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设法使自己感到是教会生活的积极成员,福传的主体而非纯粹的对象。
一生的果效都由心发出;而社会,教会,以及国家的心,就是家庭。社会的安宁,教会的成就,国家的兴盛,均有赖于家庭所产生的影响。社会未来的兴衰,全凭我们周围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的态度和道德而定。
天主借着同学女友的话打动了他的心,他提出我信教行吗?她回答:“不仅行而且更能得到天主的降福。”后来他经常到同学女友家去听她讲道理,又向她提出许多有关信仰上的问题,都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那天真的笑容底下,或许隐藏着曾经破碎的心灵,但那颗心现在返朴归真,以孩童的姿态重新生活,而他们渴望的就是人们的关爱,像孩子需要父母一样,渴求那无微不至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