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至少是他们应有的表现,这是耶稣的临别赠言,是耶稣的新命令,是耶稣对基督徒团体的特别要求。耶稣希望教会团结一致如同一个人,耶稣是头,基督徒都是他的肢体。耶稣是真葡萄树,基督徒都是他的枝叶。
当官兵们来抓耶稣时,伯多禄首当其冲砍下了大司祭仆人的一只耳朵,为保护耶稣。
这样的教导当然没有问题,但我们的查经若只停在这里,就会忽略了耶稣在此更重要的教导。其实我们在查考此段经文时,总集中在耶稣所说的比喻内容中,却忽略了故事前后耶稣与他人的对答。
教宗当天的弥撒讲道围绕在耶稣升天前一再重复的「三个关键词」:「平安、爱和喜乐」。教宗解释道,「耶稣曾对我们说,祂赐给我们的不是世界所能提供的平安,而是永恒的平安」。
而基督徒就是耶稣作风、品质、精神与生命的传递人,耶稣自己答应过: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
在这默观中,她日益认清自己的任务,深入协助圣子耶稣的使命。 在耶稣公开传道的日子里,她也时常在耶稣的身边。不断地聆听和保存天主的圣言。
例如某堂区传道员分享传教经验时说:“开始我们并没有去讲给人道理,而是看到病人照顾病人,看到弱者照顾弱者,穷人有缺乏给予补足,心灵创伤者给予安慰和鼓励。
这是一位女性,耶稣治好了她的血漏病(参阅:玛九20-22)。她穿过人群,走到耶稣背後摸祂的衣襟,因为她心里想:只要我一摸祂的衣服,我就会好了(21节)。这妇人的信德真大啊!
虽然我们领洗多少年了,但真正跟随耶稣有多少年?似乎我们跟耶稣的关系并不深。你认识耶稣这么多年,你体验到他了吗?说再慕道是必不可少的,是因为不提升教友的素质,教友或许就会成为福传的阻碍。
1966年十年动乱期间,他们堂顶的十字架被扑倒,他们把伤心的眼泪流在肚子里。1988年他们重新修起钟楼,恢复了以前的原貌,医治好了动乱时期所受的创伤,圣堂显得更加壮丽,人心感到更加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