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在兰其亚诺居民们的倡议下,圣髑被移入一座专为纪念此圣迹而特制的大理石祭台中。自1574年起,教会对此次圣迹展开了多次调查。1970至1971年间,人们从新启动了对于此次圣迹的调查。
圣体栏杆由淡灰色大理石柱头逐个雕花拼组而成。几十扇两米高的窗户,全是意大利拼花玻璃,画面皆以圣经故事、教会历史等题材为主。20多根高大石柱的柱头、柱基皆是罗马式浮雕。
亭内砌白大理石为祭坛,在此献露天感恩祭。亭旁种慈竹、玫瑰、茶花、百合、月下香等,栏杆上陈列盆景,砌假山在亭右近大门处。
今年的5月19日,是周学清神父神父晋铎25周年银庆之日,他购置了一座近2米高的大理石圣母像安放在堂区院里。许多教友还有从50多公里的临河赶来的教外兄弟姊妹为圣母像落成出钱出力。
市内到处可以见到高耸入云的地中海大理石建筑的教堂钟楼,教堂四壁全是石雕的圣像,色彩淡雅、纯正,散发着古老庄严的气息,给我留下典雅圣洁的美感,司机路径不熟,可到处都有好心人帮助,经他们耐心指引,我们踏上了梵蒂冈的国界
铜棺自然昂贵,石棺若选用大理石、花岗石等优质石料,再加以雕刻打磨,也是只有帝王才可享用的。还有一种棺材叫船棺,是中国南方古老葬具。顾名思义,其状如船,如独木舟,一般用整段巨木刳成。
十七日星期天罗马天气非常晴朗,蓝天下伸展着圣伯多禄广场贝尼尼所建的乳白色大理石双臂回廊,它怀抱着数万名举着绿色棕榈和橄榄树枝的信友。广场中央埃及方尖碑四周布置得非常优雅,教宗主持的礼仪从这里开始。
近日,美籍华人作家那小兵为我们描写了中国人在美国买墓地的所见所闻,揭示了中美墓地文化的不同之处,编辑如下:美国许多小城里都能看到一些很有特色的墓地,比如,天主教墓地常有精美的大理石宗教题材雕塑群,基督教墓地往往是大小归一的平躺着的石碑
在本堂赵明忠神父和王玉鹏执事的陪同下,张主教祝圣了新建的圣水池,随后神父与主教向着正前方白玉耶稣圣心像走去,依次在崭新的大理石祭台周边分排站立。
其他国家的展馆均属室外展馆,只有梵蒂冈馆的室内展品悉数留给中方……这些捐赠品分别为:一座仿洞石(大理石)外观的整体结构、文策尔伯多禄(PeterWenzel)所画《人间天堂中的亚当和夏娃》油画副本、梵蒂冈伯多禄大殿广场中心的玫瑰罗盘复制青铜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