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歌唱赞美、读经及辅祭礼仪操练、小组圣经分享、泰泽祈祷、团体修和礼、社会实践活动、结业教友演讲分享及联欢晚会等。
年少的维雅内曾经在爱居礼(eacutecully)附近的一个房门紧闭的家里,参与了一次弥撒,第一次领受了圣体圣事,圣事坚强了他内心的渴望:“我将成为一位司铎。”
身为司祭匝加利亚(希伯来文直译为雅威记忆或纪念)与妻子依撒伯尔(上主是我的誓言)“在天主前都是义人,遵守上主的一切诫命和礼规,无暇可指”(路1:6)。
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只在那年杭州朝圣弥撒礼中与董大妈—我的德兰义母匆晤一面,两地遥隔,未能再叙!义父自撰的挽联是“一生相勉我难忘半世艰辛君独当”,于此可见他们情爱之深!
他们一个拥抱另一个,象征着应该团结每个民族的关怀和手足之情:标志内的第一个人紧抱着基督的十字架,它是希望的标记,也是得救最后希望的锚。在四个人像下方有掀起的波浪,意指人生如朝圣之旅,不全是风平浪静。
赵神父说:对于天主一定不要疑惑,每人都有十字架,当我们所求的不能立即蒙垂允时,不要对天主失望,我们可以抱怨天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也说过,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我?
做为基督信仰启示中心的十字架,是彻底地成为外方人的最高点的时刻:基督被祂自己的人民所拒绝,死于「城门外」(希十三12)。
生活的考验,一方面帮助我们了解十字架的奥迹,并分担基督的苦痛(哥一24),但也是信德引领而来的喜乐和望德的前驱:「因为我几时软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时候。」
一方面,信友们可以自由地从事宗教活动;另一方面,君士坦丁的母亲圣海伦纳去圣地朝圣并找到耶稣的十字架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信友去耶路撒冷朝圣。
教宗若望保录二世的去世是这样的,他的离去为我们、为教会、乃至为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损失,但我想我们不应该再为了教宗的去世而悲痛,因为基督曾在背十字架的苦路上,叮嘱为他的苦难而哀哭的人要哀哭自己(路23:27